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青春人生不该被“报复性熬夜”割裂
http://www.scol.com.cn(2019-3-19 8:46:5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严奇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因为要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而不得不晚睡的行为被称为“被迫式熬夜”,已经习惯了晚睡的行为被称作“习惯式熬夜”,这些明知熬夜危害、在夜里也没要紧事做却依旧熬夜的年轻人也不甘落后,为自己贴上了“报复性熬夜”的标签。(《中国青年报》3月18日)

  不知从何开始,“熬最晚的夜,敷最贵的面膜”已成了一些人的“生活常态”。部分青年人于八小时以外的夜生活,寻求“存在感”,看上去是“充分利用时间”,可实际上是强迫自己,用青春打破“光”与“影”的界线。如此被割裂的人生,伤害不只是身体,还有“灵魂”。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年中国熬夜晚睡年轻人白皮书》显示,熬夜晚睡的年轻人中,凌晨才进入梦乡和作息长期不规律的人群比例高达23.7%。报告中还显示,被迫式晚睡和习惯式晚睡的共76.1%,而剩下的29.9%中,恐怕“报复性熬夜”就占了相当一部分。且问,明知“熬夜不可为而为之”是出于什么心态?

  习惯于“报复性熬夜”一般有什么表现?深夜之前干工作“夜以继日”,陪朋友“日以继夜”。深夜之后玩手机“日夜不分”,看电视“不分日夜”,哪怕手机不一定好玩,电视不一定好看。不难猜想,也许在他们心中,深夜之前的“自己”并不属于自己,深夜之后的放纵自我才能找到“活着”的感觉。

  “报复性熬夜”之所以存在,原因是将深夜当成躲避现实的“阴影”。期待通过利用仅存的一点时间,做“真正的自己”。生活也就在“为别人活着”与“为自己活着”区分开来。且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工作、社交挤占的时间越来越多,“报复性熬夜”的时间段越来越晚。都知道从“极饿”吃到“极饱”,会给身体造成负担,从极度压抑到极度放纵,也一样。

  的确,工作状态、社交状态与生活状态是应该有所区分的,但区分的手段应该是“控制节奏”,而不是“挤占时间”。工作期间“紧紧张张”办公办事,社交状态“紧紧张张”喝酒聊天,到了深夜依旧“紧紧张张”玩手机、刷新剧、读小说。到头来才发现,所谓的“做自己”,根本没有起到放松的作用,而是一味地“为了逃避而逃避”,黑夜的本质和白天的本质已无太大区别。

  可以想象,白天与黑夜被严格区分开,白天有多强迫自己压抑,晚上就有多强迫自己“释放”。都知道弦绷得太紧,放松的时候就容易“断”,没有真正地放缓节奏,哪怕有时间放松,都活得不像自己。精神状态、性格表现、情绪变化等等都会被割裂成“深夜型”和“白日型”,冲动、暴躁、烦闷、焦虑也会越来越多,最后难免成了网上常说的“精分”。对“熬夜享受”投注的精力多了,享受家庭和友谊的时间也就少了。

  步入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青春生活被割裂的情况已经太多了。背井离乡工作,生活被地域割裂;智能手机普及,生活被网络割裂;好不容易独立自主,生活又被熬夜所割裂。而我们的社会也需要给予青年人更多放松的自己的机会,鼓励企业单位在工作间隙提供娱乐时机,提供更多元的社交空间,让青年找到没有压力的圈子,莫让“报复性熬夜”磨碎青年人逐梦的精力。

  “张弛有度”的才是自己的生活。白天工作再忙,也得选择合适的时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结束工作,社交压力再大,也得合理地拒绝邀请,不必委屈自己。懂得“见缝插针”做自己,才是“精致生活”的表现。(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