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三河村“脱贫样本”为啥受关注?
http://www.scol.com.cn(2019-2-12 8:06:0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林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节后首个工作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总书记的深情牵挂——来自贫困乡村的精准脱贫故事”专栏下,刊登《四川昭觉县三河村——产业兴旺火塘暖 文明卫生气象新》。文章分为三部分:面对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力度、综合帮扶力量,感恩奋进响彻大凉山;一村一幼,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在大凉山深处萌生;移风易俗,大凉山腹地延续千百年的陈规陋习正被改变。(2月11日《人民日报》)

  久久为功,穷根必拔。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上世纪50年代,凉山州实行民主改革,世居在这里的彝族群众,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成为“直过民族”。这里的脱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繁重。地处海拔2500米山梁之上的三河村,是典型的彝族村落,由于长期的交通不便、封闭落后、生产单一等原因,成为深度贫困中的“堡垒”。

  穷在深山有远亲。2018年2月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不顾高山严寒,驱车2个多小时,从西昌市来到位于大凉山深处的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与村民促膝座谈,在村民家里访贫问苦,给大凉山贫困村民送来了温暖。尤其是在三河村,总书记亲自为村民脱贫支招。正如凉山州委书记林书成所说的,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温暖了大凉山村村寨寨、家家户户,极大鼓舞了彝乡儿女脱贫奔小康的斗志。

  没有拔不掉的穷根,没有移不走的穷山。总书记的深情牵挂、谆谆嘱托,是向贫困宣战的动力源泉。四川省委、省政府锁定“两不愁、三保障”和“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目标,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和驻村帮扶机制,在彝区,实施“十项扶贫工程”,落实一系列支持政策,制定出台《关于精准施策综合帮扶凉山州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从12个方面提出了34条具体措施。如今在三河村、在整个凉山彝区,移风易俗蔚然成风,“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形成好习惯,养成好风气”已经深入人心。

  打攻坚战,精准才有胜算;啃硬骨头,实招方能破局。这既是源于实践的经验,也是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打赢脱贫攻坚战,讲的是政治、干的是民生、促进的是发展、体现的是大局,只有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才能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昭觉县三河村的巨变,就是四川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脱贫攻坚战中闯关夺隘、攻城拔寨的一个缩影、一个镜头,生动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真理光芒和实践伟力。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念,越要有一鼓作气攻城拔寨的决心。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四川昭觉县三河村的巨变,既是对三河村脱贫模式的肯定,更是对攻城拔寨精神的赞扬。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没有志在必得的信心、久久为功的韧劲、舍我其谁的担当是不行的。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以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思路,更扎实的奋斗,一鼓作气,稳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交出更多像三河村这样的“脱贫样本”,交出更多精准脱贫在巴蜀的“幸福样本”,真正兑现“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