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大学 “家校群”完全可以有
http://www.scol.com.cn(2019-1-13 14:52:4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许朝军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浙江的一所高校学生发帖称,学校最近以班级为单位建了“家校群”,要将学生日常的奖惩、出勤情况通过群聊告知家长。有学生调侃“学校是不是从幼儿园、小学的家长群获得的灵感”,并疑问学校的做法是否正常。(《北京青年报》1月12日)

  学生调侃“学校是不是从幼儿园、小学的家长群获得的灵感”,疑问学校的做法是否正常,不敢这些态度是暂时的应激反应,还是彻底的不赞成和反对,事实上,大学建立“家校群”是完全有必要的,而且其作用和意义也更值得期待。

  之所以大学“家校群”受到部分学生的质疑和诘问,最根本的原因,恐怕还是两方面,一方面是认为自己已经成人,完全可以自己管理照料自己,而不想处于学校和家长对待中小学生一样的监管之下,另一方面,恐怕还是担心自己翘课、挂科等羞于让人知道的信息外泄被家长发觉,或者担心自己的一些隐私信息等等过早被“家校沟通”剥去掩饰的外衣。

  在不少大学生心目中,估计“家校群”职能是中小学幼儿园生涯中学校和家长共同监督自己的工具,但这仅仅是家校群的一个方面。从表层意义上看,“家校群”的建立,确实便于学校和家长“联手监管”孩子,但从深层次意义上看,“家校群”更是现代科技以及信息技术背景下家校沟通的一种新渠道和新载体。没有家校沟通就没有广泛得利于学生成长的氛围,也不利于构建一种和谐、共同给力施教的更广泛的教育氛围。在学校和家庭、家长沟通方式中,传统的家访、电话联系、走访等等,越来越受到紧张的时代生活的拘束和制约,而“家校群”则是新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家校沟通的最佳方式和崭新载体。这对于共同联手构建更加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而且更利于家庭发挥教育引导功能的广义教育氛围而言,对于调动更多的家庭和学校教育积极因素共同育人而言,意义毋庸讳言。这些在中小学和幼儿园确实已经得到验证并受到几乎所有家长和学校的支持与肯定。相对于大学生而言,虽然年龄已经进入成人阶段,虽然被动的学习和受教育引导已经越来越被自觉主动的学习成长所代替,但这并非就意味着家庭教育、家长教育等可以退居幕后,也经费意味着家庭和高校就可以不联系、不沟通、不协同发力培育高素质人才。相反,那些初进入大学的新生,那些自理自立能力不强的大学生,那些不会自我独立照料自己的大学生,那些可能存在心理疾患或者不会科学处理人际关系和大学交往焦虑的大学生,其实都需要家长专项教育引导的配合,高校的教育才更有效果。同样,即便大学生已经能够独立生活和成长,但相对于亲情融洽环境下的家庭教育和家长的抚慰引导而言,很多成长终于到的难题也更能迎刃而解,比如恋爱问题,比如行为方向选择问题,比如处理生活与学习矛盾问题等,高校的宽容教育模式不会一对一或者极具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施与,但家长的参与却更能针对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特点配合高校教育发挥功能,由此观之,大学“家校群”不仅需要,而且更具有家校沟通共同育人的功能与作用。

  相对于大学生而言,进入成人世成长阶段确实隐私意识陡然增强,而且大部分大学生都喜欢自由、无拘束的生活,而反感家长式的教导。这种心理需求和个人行为选择可以理解,需要支持,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放弃家长的殷切期望和嘱托以及监管。相反,过分的自由和无所拘束,必然导致大学生涯的偏离成长主题进而还会诱发不良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的滋生。比如个别徐盛的翘课、挂科等等,大部分都来源于过分放松过分追求自由和忽视了对自己的从严要求并彻底摒弃了家长的监管和约束。目前大学生进入高校后,长松一口气、自由成长而不再沾课本、随意翘课导致挂科、考试不及格甚至出现作弊等等,并不鲜见,有些类似于沉湎游戏、荒废学业的畸形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容忽视的负面典型。另外还有一些类似的校园贷、深陷传销陷阱等畸形的出现,也很大程度上源于远离了与家长、学校的无缝隙沟通和相关教育引导的不到位。从这个角度而言,“家校群”也显得尤为重要而没有“不自由”“打小报告”的瑕疵。

  当然,高校“家校群”出现即被怀疑和质疑,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学生迥异于中小学生的成长思维以及对自立、自由、发展的渴望。同时,“打小报告”质疑的出现,更暴露了目前幼儿园和中小学家长群存在的“不是联手教育”而是“互相借冀”偏离育人主旨的缺憾和不足。不少中小学幼儿园“家校群”也确实演化为“告状群”、“推销群”、“拉票群”等,这些是绝对不能再出现在高校“家校群”的,同时,鉴于大学生已经进入成人生活,也不妨干脆把大学生也拉入“家校群”,彼此之间也更能融洽沟通无碍,效果估计会更好。更关键的一点是,大学“家校群”出现即遭到部分学生质疑,这一方面是学生成长不自信的应激反应,同时另一方面也是对“家校群”不理解及其定位和功能认识不到位所致。所以,高校不妨在推出“家校群”同时,有意识地加强大学生专题教育引导,促其认识到家庭和家长教育在成长中的作用以及换位思考接受家长善意的爱与成长呵护,同时正确体谅学校的苦心与育人的主动积极之处,这些对于大学“家校群”的建设和作用发挥而言,意义更是深远而值得期待。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