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让“三下乡”成为脱贫攻坚重要载体
http://www.scol.com.cn(2019-1-21 10:57:0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李琼会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1月10日至18日,2019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四川省集中示范服务活动深入凉山州昭觉、金阳、美姑、普格、喜德、甘洛等10个县,为数万基层群众送上文化、科技、卫生方面的服务,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发展改革委等多家单位向当地居民捐赠了价值超300万元的物资。(2019年01月21日四川日报)

  开展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服务基层、服务“三农”的惠民工程,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更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三下乡”让文化、科技、卫生知识送入乡村,对于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如今,老百姓的知识来源渠道更广,自己便可以通过手机、网络等媒体了解各类信息,而“三下乡”更应该从内容精准入手,由各部门开展集中示范活动,注重对接贫困地区和贫困县,将资金、项目和服务等向扶贫领域倾斜。在笔者看来,开展“三下乡”活动,既要接地气,更要暖民心。报道称,1月10日至18日,2019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四川省集中示范服务活动深入凉山州昭觉、金阳、美姑、普格、喜德、甘洛等10个县,为数万基层群众送上文化、科技、卫生方面的服务。笔者认为,此举正是全国“三下乡”活动的一个缩影。

  凉山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事实上,凉山州与全国同步奔小康特别需要文化、科技、卫生给力,以推动凉山州脱贫攻坚。当前,凉山脱贫攻坚正处于攻坚冲刺的最关键节点,在这个关键节点,我们必须综合施策,大力推进文化扶贫、卫生扶贫、科技扶贫,通过“三下乡”活动实现精准化和常态化,帮助农民群众树立志气、增强信心、增加技能,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正是如此,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发展改革委等多家单位在凉山州开展2019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四川省集中示范服务活动,不仅把知识和服务送到了广大群众的家门口,更是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他们心坎上,让当地群众在感受到党和政府对贫困地区群众关心关爱的同量,更感受到“三下乡”活动在脱贫攻坚中的重大作用,我们必须把“三下乡”活动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载体、扶贫扶志扶智工作的有效抓手,成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响亮品牌,多开展形式多样的“三下乡”活动,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增动力、添活力,让群众真真切切得到实惠,使“三下乡”活动接地气暖民心,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为此,笔者建议,各地要坚持把群众所需、面向农村、服务农民作为“三下乡”的首要任务,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实施“文化惠民”;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问题,培训农民技能,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将农业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提升农村群众的身体素质、健康水平,不断给农村送去医疗设备,进行大量的义诊活动,让“三下乡”活动融合脱贫攻坚、法治建设与民族地域特点等元素,让“接地气”的“三下乡”活动,为贫困地区送上丰富的文化大餐、先进的科学技术、优质的医疗服务,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既为脱贫攻坚添薪火,也为乡村振兴助把力。

  基于此,各地要组织各方专家学者、科技人员“常下乡”“常在乡”,因地制宜地推广先进技术、优良品种、实用机械,着力培养技术骨干和致富带头人,为农村留下一支不走的“三下乡”队伍,以队伍常新常驻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让“三下乡”成为脱贫攻坚重要载体。(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