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用文创产品烹制旅游“招牌菜”
http://www.scol.com.cn(2019-1-19 9:34:0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林霜
作者:吴海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强巴蜀文化资源转化,推进旅游演艺和非遗等文创产品开发”。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巴蜀文化,让旅游演艺成为吸引游客的“另一道风景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1月18日《四川日报》)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深耕四川旅游市场,必须开发更多更好的文创作品,打造精彩纷呈的旅游演艺项目,让“文化大餐”成为旅游盛宴的“招牌菜”。

  旅游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文化活动。随着人们对旅游体验的“精神需求”不断高涨,旅游业正在从资源导向时代,向市场导向时代转变,逐步进入文化创意导向时代。就拿四川来说,传统民俗文化变身旅游工艺品、农副土特产品变身旅游商品、乡村山居变身特色民宿……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正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稻城亚丁景区的《亚丁·三怙主》、西昌的《阿惹妞》、峨眉山景区的《圣象峨眉》《功夫峨眉》等旅游演艺项目,日益成为旅游界的“香饽饽”。

  如果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那么,“创意是旅游的引擎”。“旅游+文创”跨界融合,成为游客“争宠”对象。目前,故宫的文创产品数量已超过一万种,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而反观四川,不少旅游景区虽然拥有优势资源,但市场变现的手段仍然落后。因此,要扭转“卖硬件”的资源依赖现象,必须将旅游与文化产业相结合,从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现代人文中,挖掘和提取游客最耳熟能详、最能引起共鸣的文化素材,设计出精良、带强IP属性的旅游商品,让游客感受文化的魅力,引起情感共鸣和消费欲望。

  旅游演艺是文化旅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生动、直观、表现力强而备受宠爱。我省不少景区兼具大美风光和厚重文化,旅游演艺有助于景区文化的挖掘与“变现”。因此,要注重开发独具创意的旅游演艺项目,把具有本地特色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山水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等融入其中,提升演出的观赏性和思想性,通过艺术创造和舞台表演,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旅游文化产品,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的“文化含金量”。

  旅游演艺是打动人心的一道文化风景,浓缩当地的文化精华,用历史和故事为游客全方位的展现景区的特色文化。比如:《亚丁·三怙主》不仅融入了地域特色浓郁的歌舞,还有藏族民间艺人的梵音诵唱等艺术元素,对景区的核心文化给予诠释,让游客带着敬畏的态度观赏、感知美景。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开发旅游演艺项目,利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强化视听效果,展示厚重的文化底蕴,同时可以让游客参与角色扮演,前所未有的“带入感”激发游客兴趣,让文化变得可以亲近和触摸。

  旅游盛宴不能缺“文化大餐”。我们要继续探索旅游演艺与地方文化深度融合,让旅游在历史穿越中“活”起来,在文化创意中“动”起来,在时尚演艺中“热”起来。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