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为贫困地区“播种”明天的希望
http://www.scol.com.cn(2019-1-17 8:00:0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郑宗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省政协委员、凉山州副州长、民革四川省委副主委肖春带来了3份提案,其中一份便聚焦了凉山州的教育问题。他在一份名为《关于加强民族地区“一村一幼”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建议》的提案中呼吁,继续加大对民族地区“一村一幼”经费投入力度。(1月16日《四川日报》)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从教育抓起、从娃娃抓起,这是治本之道。加快凉山和民族地区“一村一幼”建设,正是从源头上抓好教育,正是从根子上实施扶贫,阻断“知识贫困”代际传递,为贫困地区“播种”明天的希望。

  不怕一代穷,就怕代代穷,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在教育。由此而言,四川的“一村一幼”计划,正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凉山经济社会发展滞后,除自然条件制约等客观因素外,很大程度上还在于贫困的根源没有消除,造成贫困代际传递。由此而言,凉山“一村一幼”,正是在教育上破“瓶颈”、在扶贫上补“短板”。截至目前,凉山州已建3117所村幼儿园,招收了12.61万儿童,聘请了7976名辅导员,借助优质教育资源的支援,必将促进凉山的“花朵”们茁壮成长。

  “一村一幼”功在当代,现实的例子就在眼前。众所周知,凉山儿童尤其是纯彝区儿童由于没有接受汉语教育,上小学后有的到二三年级都还听不懂汉话,而且生活习惯、行为习惯较差,与汉族学生相比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如今,四川实施“一村一幼”计划,选聘兼懂汉彝双语的辅导员,经过学前教育,让孩子们尽快掌握汉语,恰恰打破了语言障碍导致的学业困境,这是彝区学生入学率回升的重要原因,可以说“一村一幼”抓住了彝区教育“短板中的短板”。

  当然,虽然现在凉山孩子们听得懂、说得来普通话了,但“一村一幼”计划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幼儿园场地主要是一些现有的、简易的设施,辅导员能力参差不齐、队伍稳定性差、培训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因此,必须在政策方面进一步支持,把辅导员的待遇提高。同时,通过培训提高辅导员综合水平,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建好幼儿园基础设施。如此久久为功,必将从教育上“拔穷根”,防止贫困一代接着一代地“重蹈覆辙”。

  中国自古素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是根本的扶贫之策。希望各地借鉴凉山“一村一幼”的理念和经验,补齐贫困地区师资短板,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从根儿上把教育抓好,让贫困地区的下一代逐渐成为“知识上的富二代”。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