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经济生活 >> 正文
共享单车遇“严冬”,春天何时能到来?
http://www.scol.com.cn(2018-12-6 8:33:2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刘天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今年以来,上海、广州、西安、长沙等城市共享单车数量明显减少,市民出行遭遇“找车难”“刷车难”。在小区门外、地铁口、商场等人流量大、共享单车需求量高的地方,共享单车却越来越少。好不容易看到一辆共享单车,兴冲冲拿起手机刷码解锁,结果要么显示是一辆故障车,要么单车已锈迹斑斑严重损毁。共享单车都去哪儿了?(12月5日《北京青年报》)

  报道称,共享单车数量明显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去年以来,全国多个城市先后出台“禁投令”,暂停在市区范围内新增投放共享单车。此前多家共享单车运营企业无节制大量投放车辆,导致共享单车在道路、街巷等公共场所泛滥成灾,对市民生活、市容环境和公共交通造成很大影响。二是一些运营企业对共享单车疏于管理,许多故障车未能及时维修恢复使用,导致共享单车数量逐渐减少。三是一些运营企业由于经营不善、竞争不力、业务调整原因,最终选择退出共享单车市场,导致共享单车数量进一步减少。

  以上原因看似成立,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城市都面临共享单车“短缺”的问题。因为多数城市还没有到“一车难求”的程度。试想,如果共享单车真到了“难刷车”的程度,那这门生意岂不是好得不能再好了?可见,共享单车远未到“一车难求”的时候,“过剩”才是真正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所谓“短缺”是暂时的,“一车难求”仅限于某些地铁口或人流量较多的区域而已,而换成其他地方可能会变成“无人理睬”。

  因此,把关注点放在“短缺”上,方向是错误的,而是应该检讨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所谓共享单车却越来越少,不是看不见车,而是要么单车锈迹斑斑,或是损毁严重,要么就是“好不容易看到一辆共享单车,兴冲冲拿起手机刷码解锁,结果显示是一辆故障车”。这充分证明,这不是单车数量的问题,而是管理的问题。共享单车都去哪儿了?即使没有“禁投令”,所谓“一车难求”的状况未必就能好转。事实上,共享单车从开始被热捧到目前逐渐“失宠”,并不令人感到意外,需求量就摆在那里。

  其实到去年秋天,各地的共享单车已经饱和。被誉为“中国自行车第一镇”的王庆坨镇,目前已大不如从前,回收单车并再次出售,现已成为一个产业链。这说明,需求下降,更严重的是管理出了问题。共享单车,是我国共享经济的一个重要风向标,因为就属它最成功,在所有共享经济中最耀眼。无论是规模、效益还是认可度和影响力等,算是“独占鳌头”。遗憾的是,目前共享单车已走到一个“拐点”,仅像过去那样靠大投入,盲目扩张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未来的发展。

  本来,包括共享单车在内的所有共享经济,都需要以法律、共建、规则等为基础。可是,仅靠内生动力而缺乏外部支持的模式究竟能持续多久?“刷车难”已经给出了答案。在我国,像共享单车这样的经营模式,从不缺少市场空间,而供应体系中也活跃着众多极想在“共享经济”中分一杯羹的人。而要想使共享单车再次“活”起来,只靠盲目投资扩张,以数量取胜,看似已经过时,而是要回归共享经济的本源上来。就是说,一定要形成政府管制、全民动员的模式。

  必须承认,共享单车从开始到现在,并不具备足够的运营条件,缺乏一套科学而有效的配套措施,基本是在规则的边缘甚至无规则的状态下运营,多是靠大批量投入产生的投放量维持现状。现已是季节,共享单车也仿佛进入了“严冬”。共享单车的春天何时能到来?这取决于“共建”,既要靠车企本身的主动有为,更取决于各地政府的态度。(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