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家委会如何避免沦为学校的附庸?
http://www.scol.com.cn(2018-12-26 7:48:1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宋鹏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如今,不少学校都成立了家委会,希望通过家委会来促进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但随之出现的问题也不少,如家长拼背景、比资源,家委会的孩子更容易得到“照顾”等。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04名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6.1%的受访家长加入了家委会,70.3%的受访家长坦言家委会给自己带来了一些困扰,63.8%的受访家长建议家委会定期换届,59.7%的受访家长建议加强对家委会的监督。(《中国青年报》12月25日)

  选择什么样的人进入家委会,取决于成立家委会的目的。如果是为了给班级做贡献,那么有背景、有资源的家长的确更有理由入选。既然为大家做了贡献,那么孩子被照顾一下,似乎也合情合理。

  现实中,多数的家委会也的确是这种情况,首选有权有钱者,次选有时间、热心者,各方面都很一般的家长,往往自己都不好意思自荐。更有甚者,有的孩子还拿回了家委会的名单,其中每个名字后面都标注有职业和职务。家长是否惭愧不得而知,孩子们的幼小心灵恐怕很难不起波澜——你看人家的爸妈……

  存在即是合理,指的是自有其现实原因,却并不意味着这样就是对的。成立家长委员会的本意,应该是搭建家长与学校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以弥补信息不对称和教育责任缺位等问题,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好地协作,以造福学生的健康成长。现实中,学校和老师对于家长的密切合作是欢迎的,但可能更大程度上是欢迎家长为学校服务,而不是参与管理和决策,更不消说监督了。打个简单的比方,倘若一个当记者的家长想要加入家委会,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想更好地宣传学校,而非舆论监督,哪怕问题确实存在,他也很难被学校容忍。

  沦为学校附庸甚至是傀儡的家委会,早已不是个别现象。在收取“感恩费”、违规补课、定制高价校服等事件的背后,往往能够看到家委会的影子。在很多学校和老师看来,家委会存在的意义就是有可利用的价值,或者给学校做贡献,或者在出事后可以拿来作挡箭牌。

  其实这也怨不得家长,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想要靠个别家长的力量扭转风气甚至是参与管理,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站出来,在制度层面明确家委会和学校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划分,让两方都有明确的合作模式和现实路径。具体而言,家委会的监督管理职能如何保证,在哪些方面提供建议,哪些方面具有否决权;家委会成员应通过选举产生,校方不得干预;家委会不应被个别家长“垄断”,两三年必须换届等。

  总之,家委会不应是学校的资源库和保护伞,其独立性应围绕孩子的利益最大化,而非学校利益最大化。既然仅靠家长的自觉很难做到,教育部门的指导和倡议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