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社交孤独”绝非都市加班青年独有
http://www.scol.com.cn(2018-12-10 8:18:3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刘天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晚上7点下班后,坐了一个半小时的地铁,又走了20分钟的路,在北京一家外贸合资公司工作的陈晓睿,终于在9点前到达约定地点和闺蜜见面,半年多没见的两人只聊了一个小时就各自又钻进地铁。在此之前,工作和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的两个人,已经半年多没有见面了。来回路上将近4个小时,见面只有1个小时,陈晓睿突然明白了微信朋友圈里流行的那句话,“如果不是‘生死之交’,不会有人和你在工作日的晚上,吃一顿不谈利益的饭。”(12月9日工人日报)

  该文聚焦的是都市青年社交孤独,并以几个总是加班的青年为例,试图说明频繁且不固定的加班,长时间的拥挤通勤,加上网上取代线下社交,让许多都市青年患了社交孤独症。由于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线下交流缺乏,不仅存在于都市加班青年这个群体,中小城市和农村青年乃至其他年龄群体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或者说,与以往相比,人们真实世界的交往能力,或多或少都有所下降。

  都市青年自有其社交的苦衷。加班也好,靠手机缓解压力也罢,总之,只有手机仿佛才能使这部分青年摆脱寂寞。甚至不少人的潜意识里,“爹亲娘亲不如手机亲”被默默地认可。当然理解都市青年在通勤距离长,以及经常加班带来的无奈,也很理解这部分青年拼事业过程中付出的辛苦。为了早日“出人头地”,有能力购买属于自己的住房,与自己的心上人一道享受二人世界的惬意,不去拼争又能怎么办?

  但客观地讲,这部分常加班且通勤时间长的都市青年值得关注,要想方设法帮助其摆脱困境。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也有赖于都市青年本身去调整生活和工作节奏,尽量做到线下与线上社交的平衡,使自己更深地融入真实社会,而不是仅是靠网络生活。否则,就将在虚拟世界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然而,除了青年群体中的都市加班青年,更多青年群体,与都市青年加班群体都同样面临着一个问题,即线下交流困境。这不仅限于青年群体中的大学生、白领、自由职业者、机关事业单位职员,还有更多服务行业中的打工者。

  换一个思路,如果这些都市经常加班的青年,一旦不加班了,那么他(她)是否舍得出更多时间,与真实世界的人交往吗?答案是“未必”。如今的青年,“宅”或“瘫”,已成为不少青年的常态。“跑腿儿经济”下,只要按动手机键盘就一切搞定,无论是吃饭还是购物,甚至会把想要的东西直接送到家门口。据调查,近八成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超过3个小时,10.87%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超过10个小时,且时间不是用在了学业而是用在了“玩儿”上。需要大量时间用功学习的大学生尚且如此,其他青年群体可想而知。

  可见,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造成的“伤痕青春时代”,快到了真“伤不起”的程度。当前,人们对青年“掌上生活”的关注,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这是因为手机有很多负面影响:影响线下交流,使自己变得更孤独而缺乏交往能力;网购等便利等使人变懒;沉迷于电子游戏或看剧不能自拔;刷微博浪费大量宝贵时间;仅存的一点阅读兴趣呈碎片化趋势,从而降低认知力,等等。而一旦被手机“绑架”,丧失的不仅是交往能力,还有在真实世界中的其他本领。

  可见,关注都市加班青年社交孤独的同时,还要把其他青年群体也带上。除了部分老年人和年龄太小的孩子外,人人基本过着“掌上生活”,动动手指扫扫码几乎啥都能干,由此带来的便利甚至诱惑谁能靠自律抵挡?手机带来的社交孤独,实乃社会“疑难杂症”,这是一个全社会都应该持续关注,重大而现实的问题。(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