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时事政治 >> 正文
扶贫无“礼”反有“理”
http://www.scol.com.cn(2018-12-10 9:34:1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婧蓝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国务院扶贫办近日印发通知,明确坚决制止产业扶贫中“人情送礼”行为,要求各地在组织扶贫观摩、调研等活动中不能摆放、不得赠送扶贫产品,参加活动的人员不品尝、不收受扶贫产品。(12月9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发展产业扶贫过程中出现了“人情送礼”的行为,有的地方、企业以“人情”或者帮助推广产品、宣传品牌等名义向前来学习、考察、调研人员赠送“扶贫特色产品”,有的单位和人员借机收受土特产品。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讲究“礼尚往来”,认为别人到来就是客,既是客作为“主家”送一些特产也是应该的,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特产不知不觉地减少,扶贫的成效也在不知不觉地减少。

  其实,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每一次的“人情送礼”或许并不多,但是如果人数多了、次数多了,这样积累起来,也是一个非常吓人的数目,也让扶贫的成果变相地被“截取”了,这显然不是扶贫观摩、调研的初衷。

  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人借用扶贫观摩、调研的方式来收取土特产,这看似是“人情”,其实就是依附这些活动在当“吸血鬼”,吸食的是群众的产业扶贫成果,吸食的是扶贫干部的辛勤付出,吸食的是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原本,“人情送礼”是一种习俗,也是增进情感的方式,但是在扶贫的过程中,很容易因“礼”而让干群之间变得生疏,让群众对干部产生不好的认识,容易出现扶贫不规范、滋生不正之风的情况。

  一言以蔽之。扶贫无“礼”反而更有“理”,对群众的一瓜一果都不动心思,即便以赠送的名义也不接受,这既是避免产业扶贫成效打折的方式,也是干部遵纪守法的示范,更是干部从严管理自己的“试金石”,倒逼干部把扶贫工作做到实处,做到细处,做到群众满意处。(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