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改革策源地 美丽新农村
http://www.scol.com.cn(2018-11-7 8:02:5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贾合祥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广汉,川西粮仓。40年来,为了吃饱饭与吃好饭,人与土地纠结、共舞的故事千回百转。10月26日,从成都出发不到一个小时,汽车就驶入德阳广汉市境内。阳光洒在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上,几台拖拉机正在田间耕耘。(四川日报2018年11月06日)

  民以食为天,但食有不同。过去为吃饱,今天为吃好。过去有啥吃啥,今天吃啥有啥。一个“吃”字,从吃饱到吃好,道不尽中国改革新时代。

  今天,人们不再为“吃”而愁,只有“舌尖上”的享受,一年四季样样有。但食无忧的今天,人们不可忘记这样一个地方,大点说是四川,具体说就是广汉的西高和金鱼。众所周知,中国改革始于农村,四川是中国改革的主要发祥地,上世纪70年代末,西高和金鱼两个公社带头,把一个“包”字引进农业生产,用一种“分”的方式点燃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由此,让中国农村改革大潮席卷神州。

  中国改革40年,举世瞩目,全球敬仰。那么,改革成就几何,特别是农村怎样?当我们回到西高和金鱼这个中国改革的出发地看一看,就会倍感震撼,倍感中国改革的伟大和决策者的英明。

  想当初,这里大多是黄泥烂田,种粮难,收成薄,日出而耕、日暮而归,人们脸朝黄土背朝天,三百六十五天,种田只为填饱肚,一年到头来却是稀饭稀得“浪打浪”,还有几个月要饿肚。尽管如此,只因吃的是“大锅饭”,使得很多人缺乏劳动积极性,一些强壮劳动力也坐在家中不出工,有的下田也都是“磨洋工”,一切只因没有多大盼头。

  看今天,地还是这片地,但黄泥烂田一跃变作沃土良田。人们虽然还是四季耕作,但新农人玩起了新业态新模式,围绕土地这个命根子,接力探索土地股份合作、集体资产股改,尝试借助“合”,释放集体的价值,持续深入改变着这片土地,背靠着集体这棵大树,诞生了众多的种粮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民”变“股民”,惹得城里人、大都市人也争相到这片土地上卷起裤腿当起“新农人”。农业产业化、机械化,机种机收,种“耍耍田”,人们不再起早贪黑,但腰包却鼓鼓的,也有了更多的休闲娱乐时间,真正是田变得越来越肥,地种得越来越轻松,日子越过越安逸红火。

  40年改革,从吃饱到吃好,西高和金鱼今非昔比,由此看中国,更是翻天覆地。也许,环顾到处繁花似锦的华夏,这里早已被很多人淡忘,但由此产出的中国改革精神却永恒,由此嬗变出的中国新农村却遍布神州。40年改革再回头,来到中国改革的出发地,更让我们充满的是建设新时代、新农村的信心。(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