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中秋节要过出仪式感
http://www.scol.com.cn(2018-9-24 7:56:4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贾合祥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中秋节,又称八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它仅次于春节,成为我国第二大传统节日,也是人们情感和自然现象最为融合的节日。

  “皎皎秋空八月圆,常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每逢中秋时,月圆花好,人间欢聚,此情此景,也引得文人骚客诗兴大发,咏出中秋无数千古佳句,天理人情尽在其中,让中秋文化成为整个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也给人浓浓的节日仪式感。

  “适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中秋之夜,金风送爽,玉露生凉,丹桂飘香,在《红楼梦》中,每逢中秋之夜,阖府上下都要吟诗作赋,设宴赏月,实际这也成为中华民族至今延续不断的活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天,每到中秋节便会成为一场举国的赏月活动,各地各民族活动异彩纷呈,最是央视中秋晚会,有历史意味深厚的主会场,还有乡情浓郁的海内外分会场,令天下炎黄子孙同度佳节,同享明月,中华民族大家庭大团圆。

  天上月圆,万家团圆。中秋节是农历秋季中间月份的正中,也是月亮最圆的一天,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在国人心中,中秋节就是合家团圆的节日。人生最大的欢乐之一,便是尽享天伦之乐。在普通百姓中,一家老少,团团圆圆,花前月下,那是多么美妙的情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即便远在他乡的游子,不能回家与父母亲人团圆,也会将思念寄明月,今天,有着现代的通讯手段,打电话、送祝福,相会于视频里,也真正是“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蕴含的文化,是以“团圆”为核心之意的文化,并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其实,过好传统的节日,更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对民族文化自信的涵养。家人团聚,赏月、拜月、祭月、吃月饼,以庄重的仪式感过好中秋节,对家庭来说是天伦之乐,敬老爱幼,走亲访友,也是一种良好家风的展示与传承。

  今年中秋节,时值我国首届农民丰收节之际,两节撞车,中秋节更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祈盼五谷丰登、生活和美,成为民众心中最朴素的心愿。从国家来说,以更加庄重的仪式,让天下炎黄子孙共度中秋佳节,展示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可以让国人感受节日的快乐,社会的和谐美好,还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将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代代传承,让“中华大家庭”的意识在每个国人心中永驻,更有利于凝聚磅礴的中华力量,让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永远强盛。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中秋节,一个诗意的、内涵丰富的、让人心旷神怡和思绪无限的美好节日。当我们赏月观景吃月饼,此时,无论你是合家团圆,还是在天涯海角,还是在畅游祖国的大好河山,明月下,莫忘过出一种仪式感。其实,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无不是一种仪式,无不有特定的含义,过出仪式感,就是要激发出一种责任。中秋佳节,不仅仅是享受节日之乐,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更是中华力量的凝聚,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需要强大的文化自信和软实力支撑。(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