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反腐倡廉 >> 正文
注重警示教育的仪式感
http://www.scol.com.cn(2018-8-13 8:09:4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向秋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工作报告明确要求,提高警示教育的政治性,凡查结的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都要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开展警示教育,用好反面教材,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举一反三、以案明纪,让党员干部引为镜鉴。(8月12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中国古人在重大活动时十分注重仪式感,比如“沐浴焚香”“正冠更衣”等,以浓厚的仪式感,体现出对事物的虔诚、尊重和专注。加强对广大干部的警示教育,对于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警示教育要产生良好效果,需要注重仪式感。

  有仪式才会显得严肃、认真、庄重。仪式感体现对事情的重视,把一件单调普通的事变得不一样。拿乡村的案例通报来讲,以前,案例通报大多是文件式的,文件发到村里,村干部未必会认真看,更不用说村民了。有时候,村民想要知道谁被查处了只能靠“听说”,不利于群众监督,村干部心里也缺少敬畏。如果注重案例通报的仪式感,把文件式通报变为“面对面”通报,把通报会开到群众家门口,邀请村民一起参加,警示教育的效果则大一样。案例通报有了仪式感,避免了村干部受警示教育“不在状态”,提高了他们对案例通报的重视程度,促使“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从而增强警示教育的效果。

  《礼记》里讲到,“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仪式感能使某个日子区别于其他日子,使某一时刻不同于其他时刻。有的地方和单位宣布违纪干部的处分决定时,要求全体起立;有的地方规定受处分人为党员的,要重温入党誓词,谈思想认识……这些增强警示教育仪式感的举措,营造出庄重严肃的特别氛围,能使被处分人和受众强烈感受到“这一时刻不同于其他时刻”,感受到纪律和法律的尊严,启发出对法纪的敬畏,从而让处分决定从“一张纸”变为警示教育“一堂课”,强化了警示教育的效果。

  仪式感能带来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仪式感,暗示你必须要发自内心,认真地去对待这件事。组织党员干部到职务犯罪庭审现场旁听,是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开展警示教育的常见方式。法庭的庄严,昔日的领导、同事站在被告席上的忏悔,这些仪式感极强的场景,强化了受教育者的“在场意识”,能让党员干部感受到极大触动,暗示自己不能重蹈覆辙,从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明底线、受警醒,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警示教育的仪式感不可或缺。概而言之,警示教育的仪式感,强化了党员干部受教育时的虔诚之心、庄重之境、投入之情,仪式感应成为警示教育的一个重要“法宝”。(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