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四川巴中市中心医院在其官方微信发布一条“视频为证,副局长‘打人’真相”的文章。(8月16日《成都商报》)
又是一起“领导干部打人”的舆论事件,似乎每次发生这样的事,社会和公众的焦点都会落到打人的领导干部身上。为什么?因为他(她)是公职人员,是人民的公仆,只能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一旦开骂或是出手,必然成为舆论攻击的对象。所以,在整个舆论环境中,干部的处境是非常尴尬、非常被动的。
网络舆情传播快、覆盖广、易参与等特点,也注定了网络舆情也有“失去理智”的时候,特别是在一些别有用心者的操控之下,网络舆情极容易走向极端,一旦舆情“失去理智”,那么对公众的影响也会超出边际。所以,笔者认为,网友在看待一起网络舆情事件时,应该首先厘清来龙去脉,一分为二、辩证地、客观地看待,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被一些极端的观点“牵着鼻子走”。
就拿巴中市某局副局长何某某在医院“打人事件”来说,如果不看新闻报道和官方解释,就凭巴中市医院的一篇文章和视频,就极有可能将责任全部推到何某某身上。可见,该医院不仅深知网络的特点,而且知道网络舆论对于“副局长”这样的字眼比较感兴趣,再附上视频,“副局长打人的真相”就显得铁证如山、不容置疑了。然而,事实上究竟是不是这样呢?先别急着下结论。
根据视频画面显示,何某某先是与护士交流,然后再出现了情绪激动、推倒电脑等情况。据巴州区新闻办公室通报称,何某某是在与护士发生争执后再将电脑显示器推倒,并摔打导医台上的微信扫码指示牌,推倒的显示器撞上了护士的嘴唇,导致护士口腔受伤。再看医院发布的文章:用导医台微信扫码指示牌砸向导医鲜某某。认真分析,不难看出,何某某并没有动手打人,所谓的“副局长打人”不过是医院的片面之词。
在众目睽睽之下推倒电脑、摔打标牌,作为副局长,必然沦为众矢之的,成为千夫所指。毕竟何某某作为领导干部,理应带头表率、身先示范,做维护医院良好就医秩序的践行者。但是,不得不说,该事件中医院恐怕也不是毫无责任。
巴中市中心医院作为公共服务单位,理应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副局长有没有打人,不能想当然地、任着性子说话,在网络上发表的文章也应该秉着实事求是、澄清真相的态度,以及为网络舆情负责任的精神,不做“标题党”,也不当“肇事者”。何某某即便是个领导干部,但他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公民、一个孩子的父亲,医院应该怀着宽容的心态对待一个为孩子生病心急如焚的父亲,“天下父母心”,换谁,谁都会急不可耐,问题是医院有没有站在患者的角度想问题。
网上有个关于医生修手机的视频广泛流传,内容大概是:医生的手机突然黑屏了,准备到手机店维修,从“内科检测”到“外科检测”花费近千元,最后检查出只是手机没电了。虽然是个笑话,但无不折射出医疗领域的一些不合理的收费制度。何某某到急诊科挂的号,不能用于门诊,同样,各科室之间的服务也不能互通,基本上就是“你医你的头痛、我治我的脚痛”,服务壁垒可见一斑,由此产生的费用,以及花费的时间,都必须由患者来承担。如果能够只挂一个号便可实现全医院通用,那么就会减少病人排队取号、看病拿药的时间。
综合上述,作为领导干部固然必须顾及自己身份,不能动不动就耍官威,把机关里的作风病带到医院,遵守医院规定是基本操守,有权也不能任性。另外,院方有失真实的文章既给舆论“添油加醋”,又损害医院自身诚信品德,得不偿失。最后,医院内部的服务壁垒是时候改改了,只要利用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便可以减少患者就医的各项成本。(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