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理论思考 >> 正文
冲破阻滞四川“四向拓展”的“动脉血栓”
http://www.scol.com.cn(2018-7-12 8:26:26)  四川日报    编辑:盛飞
作者:陈江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交通水平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分工发展就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经济的交融就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文明的融合就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因此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交通一定要先行。世界如是,中国如是,对于地处西部内陆地区的四川来说,更是如此。甚至从某种角度而言,四川所面临的所有开放、发展方面的问题,都可以从交通这里找到答案。

  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把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放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谋划和推进,并提出,全省上下必须服从这个大局,下最大的决心,一举冲破阻滞四川“四向拓展”的“动脉血栓”,一举奠定“全域开放”的全新格局,其直面问题的勇气、解决问题的力度和决心,都让人有理由期待,一个通江达海、连接内外的四川交通新蓝图在不久的未来必将徐徐展开。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四川上下要服从这个大局,必须要深刻理解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什么那么重要,从这里出发凝聚共识

  国际分工理论认为: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的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物质财富。不仅国家之间的分工能够带来这样的好处,一国之内不同地区根据自身所具有的绝对或相对生产条件优势进行分工和交换,同一地区的不同人群根据自身所具有的优势进行分工和交换,都将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物质财富。但是即使这种分工和交换发生在紧邻的村落之间,也绕不过一个前提,交通。没有运送商品的道路,没有相互联系的途径,任何交换都不能实现。村落之间是这样,地区之间、国家之间更是这样。

  世界经济形成的过程就是这一结论的最好注释。在交通尚不发达、运输依靠畜力的古代,国际间贸易只是零星,更别说存在世界市场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在大机器工业推动下,火车和轮船先后发明,货物运输不再局限于马拉人扛,人类的较远距离、较大数量的商品交换变得比以前更加容易,生产布局也因之有了国际范围的调整,国际分工体系初步形成,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各种交通工具空前发展,铁路网的建设使广大内地与沿海港口联合起来,海洋航线的开辟、电报的出现把各国的国内市场汇合成为世界市场,商品、特别是那些大宗商品的交换不再局限于国内或邻近的地区,而是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交换,世界市场随之正式形成,分工也随之成为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分工;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了无线电通讯和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运输速度的加快,运费的空前降低,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优势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配置成为可能,世界生产重新布局,经济全球化、世界文明的交融成为现实。那些乘势而上的国家,成为新的世界引领者;那些逆潮流而行的国家,则逐步失去光环。

  对于建设发达的交通体系,去争取在分工和生产中的优势地位,中国人的认识是深刻的。“要想富先修路”,这句朴实的话语不仅在中国人尽皆知,而且深入人心,成了人们总结中国经验经常引用的话语之一。这一简单口号,道出了中国人的朴素想法:我们始终把交通建设和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交通好不好已经成为经济能否发展的先决条件;也道出了这样一个事实,凡是那些交通建设没搞上去,相对闭塞的地方,都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可以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四川的发展状况正是这一发展逻辑的最好注释。走在了后面,是因为路不通不畅。所谓的穷乡僻壤,反过来说更贴切,有僻壤才会有穷乡;对于四川人来说,打破“盆地思维”一直在被人提起和讨论。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盆地思维”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交通问题,只有真正地把交通问题解决了,“盆地思维”也会失去存在的土壤。

  从全国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在新的基础上,中国牢牢扭住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发展的牛鼻子不放松。各种运输方式都实现了快速发展,高速铁路从无到有再到世界第一,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再到世界第一、城市轨道运营里程从无到有再到世界第一;港口万吨级泊位数量,机场数量、管道里程均从在世界上籍籍无名变成了位居世界前列。当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过去做对了并不等于未来就可以放松。虽然我国的交通运输规模相当可观,并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但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对于如何实现我国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的转变这一新问题,旧的交通运输框架体系并不能很好的回答。相对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要求,相对于“一带一路”发展的要求,相对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要求,我们的交通发展还有欠缺:一是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不足,二是我国运输服务供给质量效率不高,三是我国交通现代治理能力不强,四是我们参与国际治理的能力、水平和人才还比较欠缺。基础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优先领域,如何管理好交通设施走出国门对接海外,急需大量研究和人才。

  四川要认准方向、精准发力,以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推动新时代交通运输的建设,全面深化交通运输体制的改革

  四川既面临着这些共性问题,更面临着交通方面突出的短板。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推进,四川省的交通运输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基本实现了从“蜀道难”到“蜀道通”的转变。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这次全会直面发展问题和难题,短板主要表现在交通体系不完善、线路结构不均衡、运输供给不高效等问题。怎么办?办法实际上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已经提出,那就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具体地说,就是要认准方向、精准发力,以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推动新时代交通运输的建设,全面深化交通运输体制的改革。

  交通运输建设要着力服务人民、服务大局、服务基层。以便民、利民、惠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基于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和城市交通等多种方式的旅客联程运输建设;打好交通扶贫攻坚战,实现交通运输领域的精准扶贫;提高交通运输安全应急保障水平,大力推进“平安交通”建设等。

  要推动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着力满足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需要,推动现代物流发展,合理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平衡各种运输方式,“宜水则水,宜路则路”,促进全社会物流“降本增效”。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针对交通体系不完善、线路结构不均衡、运输供给不高效的问题,都给出了实实在在的解决办法。特别是对于高铁通车里程较少、等级偏低,与全国主要经济中心城市通达性不高,与全国迈入“高铁时代”的大势和四川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这一突出“短板”给予了足够重视。另一方面加强现代科技在交通基础设施中的应用,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交通的深度融合,加快我国智能交通发展。与此同时要重视基础设施养护与管理,提高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和运行效率。

  要加快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是统筹各种交通方式,发挥好协同效应,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完善枢纽站点功能,强化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有效扩大交通网络覆盖范围和效率。二是创新组织和管理方式,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交通管理、信息共享和决策支持等水平,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要着眼全球,打造内畅外通的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和对外经济走廊,让交通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局。

  建设经济强省,就要建设交通强省。我们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经过不懈的努力,不断的推进,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实现更全面更深层次的互联互通。(作者为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