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打通“大动脉” 接轨“复兴路”
http://www.scol.com.cn(2018-7-21 7:45:4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贾合祥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突破高铁瓶颈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打造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将为现代交通布局带来什么变化?(四川日报2018年07月20日)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诗人全诗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但让人们千秋咏诵的却是此诗句,让更多人知晓,去巴蜀的路很难,比登上青天都要难。为什么?因为四川是高原上的盆地,周边地势比较险峻,古时要进入四川只有穿过千山万壑,相对而言这里的路就很艰险。今天,有先进的航空,虽不再是“难于上青天”,但诗人却早就给今天的我们揭示了四川交通问题,要想富、先修路,治蜀兴川,必有“大交通”意识才是。

  其实,作为每一个四川人,无不懂得“蜀道难”对四川发展的制约,作为历届省委、省政府,也无不在为解决“蜀道难”的问题而接续奋斗,正是这样,四川交通才有了今天从“蜀道难”到“蜀道通”的基本转变,高铁从无到有,成渝客专、西成客专相继建成通车,高速公路加密成网,内河港口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全面加快建设,成都将成为全国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

  当然,今天一届省委省政府,对“蜀道难”更保持了思想上的清醒。在一代代四川人接续努力下,四川交通发展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对标国内外先进水平和立体全面开放要求,仍存在交通体系不完善,交通运输发展大而不优的问题,尤其是高铁通车里程较少、等级偏低,与全国主要经济中心城市通达性不高,与四川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清醒的交通意识,正确的问题认识,超前的发展眼光,注定了今天一届省委省政府,成为打通四川交通“大动脉”的有力决策者,将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铺就一条阳光大道。 

  交通是发展现代化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动脉”。今天,对地域广大、区片众多的四川来说,实现治蜀兴川目标,尤其是这样。特别是我国深化改革,进一步对外开放,四川作为我国西南的重要门户和发展中心地区,一方面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赋予,一方面是治蜀兴川的迫切需要,打通四川交通“大动脉”,就成了今天一代四川人“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秋”的历史担当。

  强力推进以立体交通为重点的开放大通道建设,形成陆海互济、东西畅达、南北贯通的“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和对外经济走廊,全面提升经济辐射力、资源集成力、开放影响力的重要保障,到2022年,力争铁路总里程达到6000公里(高铁建成和在建2300公里)以上,基本形成成都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及云南桥头堡的高速铁路大通道;建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全省民用运输机场达到18个;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9000公里,四级及以上航道总里程突破1600公里,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突破300万标箱……

  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路,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奋斗目标,打通“大动脉”,接轨“复兴路”,“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治蜀兴川,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一幅绚丽的四川美景,赫然眼前,唾手可得,只需全省上下,同心同德,凝心聚力,撸起袖子加油干,目标就一定能够达到。(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