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经济生活 >> 正文
“限制同性合乘”挡不了夜间行恶
http://www.scol.com.cn(2018-6-15 7:59:5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严奇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在空姐乘顺风车遇害后,滴滴不断对顺风车业务进行整改。昨天发布的“安全升级工作进展更新”显示,滴滴将恢复部分夜间时段的订单,并仅限同性别车主乘客合乘。同时,滴滴还将在小部分城市测试行程中录音功能。(《北京青年报》6月14日)

  也许一部分人会直观地认为,“限制同性合乘”能有效避免女性乘客遭男性司机骚扰的现象出现。而滴滴此举,看上去也是在“空姐遇害”事件后,一次有针对性的风险管控举措。可实际上,该举措不过是滴滴用于化消灭舆论压力的应付之举,其实际作用恐怕并不明显。

  我们不妨思考,如果顺风车司机意图对乘客不轨,同性合乘的规则约束,真的能防得住吗?以当前的技术来说,滴滴平台还无法实时掌控司机及乘客的真实性别。所谓的“同性合乘”只能在事前,通过实名注册的提交信息进行初次筛选。

  倘若一名男性司机,假用朋友、妻女、母亲等身边女性的身份注册顺风车车主,并伪装成女性司机接单。即便大部分女性乘客在发现司机并非同性后,果断拒绝和举报,也不能保证有少部分女性,在夜间无车可乘的情况下,顶着风险乘车。

  反之,如果一名男性乘客意图袭击女性司机,他也可以伪装成女性身份约车,相信对他来说,伪装成本也并不算高。所谓的录音功能,在可利用多部手机伪装的条件下,也不过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罢了。而在此时,“同性合乘”的约束,更像是少数犯罪分子“精准搜索猎物”的工具。

  虽然,我们不必将极少数可能存在的“同性骚扰”“男女合谋”等情况,纳入“同性合乘是否合理”的考量范围。可“限制同性合乘”若不能起到全面有效的防范作用,那推出该举措的意义何在?

  根据滴滴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眼下滴滴司机已达到2108万人,女性司机仅占到10分之一。同时,另有调查数据显示,相对于男性,女性对网约车的偏好更强。因此,我们是否能产生一个假设:盲目地限定“同性合乘”会出现一种割裂的局面——女性用户夜间约不到女性司机;无犯罪迹象的男性司机在有空余的情况下,无法帮助需要乘车服务的女性用户?

  当然,除了顺风车服务,广大滴滴用户还有其他的选择。可相对而言,顺风车毕竟是一类“物廉价美”的出行方式,且能补足出租车、专车、快车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足。在“同性合乘”无法起到预防作用的背景下,降低用户顺风车的出行体验,对测试服务安全度来说,也未必是好事。

  到头来,部分夜间时段内是否存在危险,与限制“同性合乘”关系不大。该理由不过是滴滴为制造虚假安全感的说辞罢了。等用户恢复基本信任时,该举措大可“轻松淘汰”。未来的安全管理措施恐怕与过去相差不大。

  同时,令笔者感到在意的是,滴滴此举的潜台词,是否是将所有的“异性顺风车司机”纳为“潜在的罪犯对象”?男性与女性缔结的服务关系从不是犯罪产生的根源,仅限同性搭乘,对男性车主和乘客来说,是否充斥着一种不太尊重的怀疑感?犯罪生成的因素是多样的,“夜黑风高”固然是诱人犯罪的“好时机”。可有心犯罪,时间段上的限制向来起不到什么作用。

  总而言之,与其推出“限制同性合乘”的管理举措,不如在车辆定位和司机评价上进一步完善,并推出更严格的信任审查制度。并积极与公安系统联系,为乘客夜间出行,提供更精准配套的应急处置手段。安全是网约车服务最大的刚性需求,只有严格精细的配套管理才能有效预防多样化的犯罪倾向。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