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经济生活 >> 正文
药品“降价死”不能没有“后文”
http://www.scol.com.cn(2018-6-11 8:31:52)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贾合祥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这些临床使用效果好、价格低的药品为何又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中新经纬客户端6月10日)

  药品一降价就会“死”,这已不是一次两次,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那么,为什么药品降价会陷入“降价死”的“怪圈”?

  我们先看看,“降价死”的药品究竟死到哪里去了。其实,有些降价药品只是“换身份”而已,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如果说这是坊间传说,那叫猜测,也许不靠谱,但媒体有报道,我国曾上演过每年批1万多种“新药”,同一成分“死而复生”、“此死彼生”的闹剧。某药业市场营销经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不讳,很多“降价死”其实是假死,是换包装、换“马甲”。老百姓大药房某连锁点采购部部长则介绍,当时“死掉”的主要是那些实际成分不变,换包装、改剂型、变规格、造新名后重新报价的品种,在当时情况下,只要有变化,就可以换名,就可以提价。

  明白了吧,“降价死”的一些药品还“活着”,只是改头换面换了个“马甲”而已,成了变相涨价,需要老百姓看病吃药更掏腰包。其实,我们也可不难想象,“降价死”的药品如果真死了的话,医院还怎么给人治病。只是,如此一次次的药品降价,一次次的“降价死”,有何意义?

  问题是,背后谁在导演药品“降价死”?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无需赘言,就是“利润”在作祟,很多药店都拒卖药效更好的廉价药,这些药品在采购过程中,常被厂家告知原料缺乏、厂家暂时不生产等,进而向购买者推荐利润更丰厚的替代药。对于一些医院来说,靠开药方赚取利润,医生靠开大处方挣奖金,这也不是什么秘密,所以,他们都不喜欢降价药、廉价药,药品“降价死”,从生产到销售到医院临床使用,已形成了一个“利益链条”。如此,药品不“降价死”才怪呢。

  问题的关键是,药品“降价死”,有关部门是否知道?这么多年了,人所皆知,有关部门人员也会看病用药,不可能不知道。这便是问题关键之关键,有关部门只管药品“降价”,只管发降价“公告”,对降价后的药品情况似乎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没有了“后文”。唯见媒体曝光报道,不见监管部门行动,对百姓呼声置若罔闻,如此“降价死”怎能不为所欲为、成为惯例?

  很显然,药品“降价死”死在不良“利润”上,追根求源,问题却是有关部门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只管“降”,不管降价后药品的死活。“降价死”折射的是药品背后的监管问题,“降价死”何时才能不再?无疑,生产、销售商,以及医院当诚信,有关部门更当做好药品降价后的“后文”,积极地去监督,去落实,去依法查处制止换汤不换药、变相涨价的不法行为,要把救命药品降价的实事办实、好事办好,给人民群众健康生活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健康中国、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无小事,药品“降价死”更要死到何时?人们拭目以待,不能没有“后文”。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