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实现大病兜底制度要量力而行
http://www.scol.com.cn(2018-6-12 8:10:2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王军荣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按照中央政策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结合实际需求和医疗服务及保障水平,扩大专项救治的人群及病种范围。但是,记者近期在西部一些省区采访了解到,个别并不充分具备条件的地方,“超能力”实施救助政策。过度兜底导致怪相频出,贫困患者住院“赖床”不走、小病大治,儿女想办法与父母脱离关系,甩包袱给政府……(6月11日《经济参考报》)

  患病,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件头痛的事,健康受到影响,而且治病的钱也是问题,有了大病兜底这项制度,那么看病就不愁钱了,但万事要有度。一些贫困县出现过度兜底,不仅出现了小病大治,儿女想办法与父母脱离关系,甩包袱给政府等不良现象,给地方政府增加沉重的负担。大病兜底是好事,但也要量力而行,这样才能达到平衡。

  贫困县的患者对看病可能会有更深的恐惧感,毕竟花钱的事是难事,有的人不敢去医院看病,怕自己承担不了医药费,这样导致小病不治成大病,严重影响到身体健康,从这个意义上说,实现大病兜底制度,解决患者看病的后顾之忧值得肯定。但一口吃不成胖子,实现大病兜底显然还是要看条件的,如果当地财政不允许,却要实施过度的大病兜底制度,这样会使当地的财政陷入困境,同时也难以将大病兜底制度真正实施下去。

  贫困县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出发点和目的性均值得肯定。但脱离实际的大病兜底制度却未必是人性化的。一位贫困县2017年医保基金收入8000多万元,支出7600多万元,突破了结余率不低于15%的警戒线。在另外一个贫困县,2017年医保基金花超1600万元,严重收不抵支。这样下去,其它民生工程呢,钱从哪里来?“大病兜底”还有一个弊病。出现患者治好了病不出院和小病大治等情况,反正看病不花钱,甚至还有补贴,谁不愿意住院?“伪患者”也就增加了不少,导致医疗资源浪费严重。当然,有些贫困家庭将老人往医院里送,什么都不管了。那样,医院也会成为了养老院。医院如何能承受得住这样沉重的负担?

  实现大病兜底制度很有必要,但要量力而行。一方面尽可能挖掘当地的经济潜力,尽量实现大病兜底制度,提高患者的报销制度,另一方面要制定周密的操作办法,不再出现小病大治和不愿意出院等浪费医院资源现象。

  一些人错误地认为,实现大病兜底制度,就是无条件地实施免费看病,无条件地满足患者的需要,甚至无论大事小事都全部包揽。这么想,是缺乏责任心的,也是无视现实条件的。要让患者看得起病,这是民心工程,没有什么不对,但兜底不能兜得没了底线,不能不顾实际条件,更不能只看眼前不顾将来。这样的做法虽然一时赢得民心,但如果后继无力,则会失掉民心。着眼于长远考虑,形成能够担当的符合实际、可持续的长效机制。这样的大病兜底制度才是有生命力的。(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