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时事政治 >> 正文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是利国利民之举
http://www.scol.com.cn(2018-6-26 7:59:2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刘天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今天是第28个全国土地日,主题为“珍惜土地资源 建设美丽家园”。自然资源部表示,将继续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切实提高全民共同关注土地资源、严格保护耕地、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识。到底咱们国家土地资源的家底如何呢?自然资源部公布我国土地资源的“家底”:划定15.50亿亩为永久基本农田。(6月25日央视新闻客户端)

  基本农田,是指中国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而永久基本农田,是对基本农田实行永久性保护,即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改变其用途,不得以任何方式挪作它用的基本农田。划定15.50亿亩为永久基本农田,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高度重视,是对农田的严格保护态度,是利国利民之举。

  截至目前,全国永久基本农田落地到户各项任务总体完成,全国实际划定15.50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全国有划定任务的2887个县级行政区划定成果100%通过省级验收,成果数据库100%通过质检复核,划定工作成果已广泛应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明显增强,逐级签订了保护责任书,把保护责任落实到地方各级政府,落实到村组、落实到农户,并设立统一标志,接受社会监督。

  永久基本农田不仅关乎粮食安全这一民生大事,也是确保粮食安全底线,将良田沃土、绿色田园永久留给子孙后代,真正做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闻得到花,嗅得到草,听不见离别”的千秋大业。也许有人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还有不少疑问,搞不清划定后与划定前有什么不同。其实,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后,就意味着给基本农田设定了一条“红线”,是维护农民权益,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是推动集约式、节约式用地,推进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制度性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增长,到2015年实现了“十二连增”,但到2016年,曾预计的“十三连增”并没有实现。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一方面,随着人口增加、城镇化推进,粮食需求量刚性增长,到2020年,我国粮食需求将达1.4万亿斤,粮食增长要赶上消费增加的速度,压力很大。另一方面,人多地少缺水的国情制约着粮食生产潜力的挖掘。因此,守住永久基本农田15.50亿亩这一底线,不容有任何附加条件。

  然而,对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不容乐观。今年5月,自然资源部发布了2017中国土地矿产海洋资源统计公报。公布的“家底”中提到,去年我国净减少耕地6.09万公顷,虽然看起来所占面积不大,但必须引起足够的警觉。耕地事关国家的粮食安全,与农民群众的生福祉密切相关。由于农村人口仍占我国总人口的近一半,如此多的农民以耕地为生,这是一个巨大的民生问题。除了确保粮食安全任务外,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对解决粗放、抵消利用土地,提高农业现代化,乃至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合理有序的城乡互动,都有积极意义。

  可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强化特殊保护,无疑是利国利民之举。土地,尤其是农田,是千百年来人们赖以生存的“金山”,,也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符号,彰显着乡村特有的寓意。耕地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拿什么都不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不是另起炉灶再搞一套,而是划定了一条农田的责任保护红线,以便给农业乃至人文历史留下更多发展和传承空间,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沃土良田。由此,必须采取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综合手段,加强管理,以实现永久基本农田的质量、数量、生态等朝着高效全方位管护迈进。 (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