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经济生活 >> 正文
谨防“除霾塔”变成另一个“海水淡化”
http://www.scol.com.cn(2018-4-21 9:28:3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林霜
作者:刘天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在西安市长安区同辉路西侧,矗立着一座高60米、直径10米的烟囱状建筑,但它不是烟囱,而是“除霾塔”,该塔源源不断地吐出巨量的干净空气。4月17日,研究人员发布了该“除霾塔”的试验效果:10平方公里范围内,PM2.5浓度平均可以减少11%~19%。(4月20日《工人日报》)

  由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承担的这项被称为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综合系统的试验项目,原理是在高塔作用下对太阳能进行清洁利用,利用温差和压差推动空气自由流动,在此过程中对空气进行过滤的一种新的空气净化模式。从成本来看,一座塔造价1200多万元,与雾霾造成的危害相比并不算太大,就是过滤耗材等运营成本一年大约需要20万元,成本也不算太高。

  研发、建造和实验“除霾塔”,由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等单位参与,这看似有一定的说服力,中科院绝非一般性科研机构,因为其有很大的权威性。当然,想尽一切办法治理雾霾,就该是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虽然“除霾塔”还处于论证阶段,能否推广还是未知数,但只要踏踏实实努力钻研,为治理雾霾尽心尽力,就该给予充分的支持和肯定。

  然而,接着看报道,还是令人感到一丝担忧。报道称,如果按一个塔影响10平方公里的面积来算,一万多平方公里的西安需要1000座空气净化塔。而且,截至目前的统计显示:该塔对塔内的空气过滤效率可以达到80%以上,夏季平均日净化空气量1600万立方米,冬季为800万立方米,重污染天可以达到500万立方米,10平方公里以内环境PM2.5浓度平均可以减少11%~19%。而即便1000座空气净化塔顺利建成,每座造价1200多万元,加上一座塔每年的20万元的运营,耗资就远超1万亿元以上了!

  想起了海水淡化,淡水严重短缺,可问题是成本太大,无法承受,这众人皆知。同理,如果建造1000座“除霾塔”,岂不是在花巨资买清洁?公开资料显示,西安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为7469.85亿元(2017年),西安还不是我国城市中“万亿俱乐部”的成员。一座生产总值还不到万亿的城市,竟要花费1万亿以上建造“除霾塔”,就有些令人费解。虽然建塔是一次性投入,但每年每座塔的运营成本在20万元,1000座塔每年耗资也要2亿元,而且,还不是彻底清除雾霾,仅仅是部分控制而已。如此,能说这种做法划算?

  又想起了1500万人同方向“扇走”雾霾这件事。去年,申请人杜某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即“煽除雾霾方案”的发明申请,做法是1500万人同方向“扇走”雾霾。消息一出,被几乎一边倒地嘲讽,原因不言自明,不仅成本大,还不现实,此事至今无下文。而就这次的“除霾塔”来看,并非“扇走”雾霾那么无厘头,但只要算算成本,就觉得不靠谱。相信项目负责人的说法,即“试验结果比较理想”,也相信“除霾塔”多少对治理雾霾有效。可是,那么大成本哪座城市承担得起?且就效果来看也绝非是彻底消除雾霾。

  而就雾霾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已经有了答案。环保部去年公布的《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2017)》显示: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其他污染源来自燃煤、工业活动、工地施工等等。如此,为何不在以上方面用力,反而被动地花费无法承受的巨资如“海水淡化”那般建造“除霾塔”呢?雾霾已成一个严峻问题,其危害大,可能导致众多疾病,已给人们的健康、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然而,治理雾霾,一定要实事求是,如果雾霾治理这么简单,花巨资就能做到,恐怕就用不着那么殚精竭虑地想办法了。由此,谨防“除霾塔”变成另一个“海水淡化”甚至变成“扇走”雾霾那样的闹剧。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