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别把执着考“碗”的责任都推给考生
http://www.scol.com.cn(2018-4-21 9:27:2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林霜
作者:刘天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3月下旬,甘肃省2018年公务员考试大幕再度开启,李小苓报考了陇南市一个小县的职位。这次报考的地方比较偏远,她以为竞争会小一些。然而,随着考期临近,“久经公考”的她还是十分焦虑。岗位只录取一个人,截至报名结束,报名资格审核通过人数骤升至61人。从2015年起,3年来,这位兰州财经大学毕业生已经数不清自己参加了多少次“国家单位”的招考,但每次都无功而返。(4月20日《中国青年报》)

  从报道中获知,李小苓还想考下去,一直考到35岁的门槛限定为止。小李考公务员为何如此执着?原因只有一条:“在她的想象中,这份职业稳定又光荣。”这不仅是她自己的想象,实际情况就是如此。而且,她的父母也向往“铁饭碗”,时常给她传递相关信息,嘱托她鱼跃龙门。尽管家境一般,但哪怕吃再多的苦,她还是决定“一条路走到黑”。

  那么,李小苓“错”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是人之自由,想考公务员或是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都是自己的权利,因此,对她的执着还是要给予包容。而事实上,像李小苓这样身在西部地区且是小县城的大学毕业生来说,与那些在大城市甚至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中的年轻人相比,总有不一样的就业心态。而且,不仅在甘肃,在其他欠发达地区乃至不少发达地区,大学毕业生考执着甚至疯狂考“碗”的人,又岂止李小苓一个?

  数据显示,从1994年至2018年的24年间,国考人数增长了377倍,几十人竞争一个岗位根本不算什么,数百人甚至上千人竞争一个岗位都已不算新鲜。而且,国考大军中,报考政府机关的人数总是领跑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公共机构。从国考报名岗位失衡,足见哪些岗位更有“含金量”。虽然专家“力劝”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建议大学生到基层去,到中小城市的企业中去或自主创业等,可在李小苓的眼中,多元就业的建议“多少有些不接地气”。

  如果缺乏足够的就业指导,加上企事业的僵化用人制度,就是再鼓励和提倡,都无济于事,选择“自愿性失业”的人,或像李小苓这样执着于考“碗”的人数就不会减少。“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如果公务员岗位在众多方面总是优于其他岗位,就是再让“考碗族”理性对待又如何?毕业生为何热衷于考公务员?答案很简单:工资、福利待遇高且“旱涝保收”,养老、保险等健全,还无下岗失业之忧,社会地位和荣誉感也高,且越是到了中央一级就越保险,福利越高。

  可见,“考碗族”都想进入公务员的安乐窝,就一点都不奇怪了。虽然公务员被看成是“分配性努力”的职业,而创新创业被视为“生产性努力”的职业,可如果前者总是占优,想让后者成为热门绝非可能;就会更多人在“生产性努力”上缺乏动力和积极性,却对“分配”他人的努力乐此不疲。有人称,中央国家机关的公务员是“金饭碗”、省级是“银饭碗”、地级市是“铜饭碗”、县级是“铁饭碗”,这些“饭碗”还永远不能被打碎。一句话,公务员的“金银铜铁饭碗”成色太足、诱惑太大,无法不令人动心。

  所以,别把执着考“碗”的责任都推给考生,改变公务员能上不能下、工资和福利高还不透明的现状,才能降低吸引力。同时,打破城乡劳动力二元分割制,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推出优惠就业扶持政策,以优厚合理的措施鼓励自主创业,再加上毕业前高校的就业引导等,一个多元化就业的格局才能形成。国内不少媒体报道过,在多数发达国家,公务员根本谈不上“热门”,原因就是待遇远没有我国公务员这么高。由此,需要转变就业观念的,不仅是大学毕业生,恐怕也应该包括决策者吧?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