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作业超时免做”善意释放还需理性支撑
http://www.scol.com.cn(2018-4-3 7:50:2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许朝军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日前,江苏省溧阳市教育局印发了一份“减负”文件引发热议。其中,明确了要保证学生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如果家庭作业来不及完成,家长签字后可免做完不成的作业。并且,对乘坐接送车的学生、家长上班比较早的学生等特殊情况,可实行“弹性”进校。(澎湃新闻 )  

  教育从来不缺乏关注和争论。毫无疑问,“超时免做”制度的推出,必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和广泛争议,出现以下质疑恐怕在所难免:比如单一机械的干预是否会导致学生的负担无序削减进而导致“无负担”的“成长真空”?比如作为中小学生而言,完成作业的能力不一,完成的时间也不一致,如果单单以时间为限控制作业量,是不是过于简单?作业难易程度不一,学生完成能力不一,成长和接受能力不一,都按照一个时间标准是不是不科学?……即便我们跳出作业之外看“超时免做”,其阻力也不一定小,对于对“减负”有科学认识的家长而言,对此举无疑是赞成的,但对于溺爱孩子的家长而言,这会不会成为一种溺爱的新的“遮羞布”?同时,对于那些教育观念陈旧落后的家长而言,大量的机械作业和复习是夺取“成绩”的关键,如果面对“超时免做”家长不感兴趣,苛刻地穷尽手段让孩子“深陷业海”的畸形断难绝迹,学校和教育部门又如何去处理?这不也是一种江山依旧的尴尬吗?  

  实事求是而言,“作业超时免做”确实极具制度善意。这种制度设计的背后,不仅仅是从“量”的角度控制中小学生过重的课外作业负担,而且从时间的角度,科学保证孩子的有效睡眠时间,这对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而言,意义善莫大焉。同时,用教育行政管理的手段“控制作业量”,事实上也是在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规范,控制课余家庭作业时间其实就是控制家庭作业量,这更是一种让教师自觉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并提高单位时间作业质量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匠心”。所以说,“作业超时免做”看似简单机械,但实际上却充满对中小学生成长和科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人性化呵护与制度化支撑。  

  但关键是,制度的善意释放,往往并不能单凭制度自身去完成,教育领域实施改革创新政策如此,“作业超时免做”也更是如此。“作业超时免做”要想达到预期目标,要想让其善意释放无遗,不仅仅需要科学执行“作业超时免做”制度,更需要其他理性行为的支撑和辅助。  

  首先,是学校和教师层面的理性行为跟进。“作业超时免做”不仅是对重复性机械性作业开刀,不仅是对过重作业负担叫停,更关键的是对学校管理和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提醒。一方面,要想在“作业超时免做”基础上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不降反升,恐怕如何提高单位时间内教育教学效果、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作业效率,当是学校和教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和作业布置方式改革创新的当务之急。不然如果“免做”的结果是质量降低,这岂不是一种教育改革和“减负”的失败与尴尬?另一方面,学生是迥异的个体,完成作业的速度、质量、效益以及对待作业的态度人人迥异。学习好的学生作业完成的速度快、质量高,学习困难学生对同样的作业却未必如此,同时那些存在“学习行为疾患(如做作业磨蹭、自我控制能力差、思想容易旁移等)”的对象,做作业更会费时低效,如果这时候不采取因材施法、因人而宜布置作业,好学生吃不饱、学习困难学生吃不了,“作业超时免做”必然面临两难尴尬。这显然更是对学校和教师的考验,这道题如果做不好,“作业超时免做”效果可想而知。  

  其次,“作业超时免做”更需要家长理性行为的支撑。这方面需要每位家长都要端正教育观念,正确认识成长与成才以及科学的“学习负担”,并正确理解和对待孩子的家庭作业、课余“成长负担”的意义和作用,不仅要督促孩子在正确愉快地心态和高效的氛围下完成作业,更要采取督促、引导等方法,和孩子一起理性地完成作业。家长要侧重孩子全面健康成长,要侧重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要侧重摒弃过分溺爱和粗暴武断的家庭教育方式,科学区分每天的作业情况,对于能完成而没有完成的作业,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简单的“签字免做”层面上;对于不能按时完成的作业,也要分析是不是存在超纲和超量?如果不去完成对孩子正确理解和把握学习内容有没有影响,如果有了可以在以后引导孩子挤时间完成,如果没有影响,可以放心地“签字免做”。另外,对于一些“吃不饱”的孩子,家行业要采取一定的教育引导手段,让孩子通过阅读、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参与主题实践活动等,丰富课余生活,不至于出现“作业超时免做”制度下个别学生出现课余“空白”。  

  与此同时,“作业超时免做”更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教育部门应科学宣传制度善意和教育改革创新的内涵实质,引导全社会科学面对教育改革创新,正确把握教育改革创新方向和要义,为“减负”善意的释放创设良好的社会氛围与实施环境。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作业超时免做”的执行效果,还有赖于监督问题的解决,也就是谁来监督,谁来保证执行和落实。这里不妨引进让学生自我监督和监督家长的方式进行,学校和教师可以采取科学的引导手段和家校沟通方式,真实了解制度执行情况,并通过沟通形成教育合力,让“作业超时免做”执行的更好,更无瑕疵。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