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谋振兴绘美景让获得感成幸福标配
http://www.scol.com.cn(2018-4-19 7:46:2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林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四论“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

  4月12日至14日,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读书班在成都举行。省委书记彭清华在开班式上作主题报告,并在结业式上作总结讲话。(4月15日《四川日报》)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点工作加以部署,这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的指向只有一个,就是有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每个人有尊严地生活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大家庭里,这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归宿。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乡村振兴,是全面的振兴,既要不断夯实农村经济发展这个基础,也要推动农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态等在内的乡村发展水平的整体性提升。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其振兴的过程,就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过程,也是让农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过程,说白了就是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到更高层面,是改善民生,让群众获得感成为幸福标配的过程。

  乡村振兴,四川先行。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在四川,有一个原则一直被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为老百姓办实事只增不减。作为农业大省,四川乡村地域广、面积大、人口多,“三农”工作面临繁重任务,谋乡村振兴,绘民生美景,四川将如何抓好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具体要向何处落子?这无疑牵动着众多人的心。彭清华书记在主题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着重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任务和工作措施,做好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篇文章,着力破解“三农”难题、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意味着在48.6万平方公里的巴蜀大地上,一幅暖心画面将由此徐徐铺开。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抓好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通过“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定“靶子”点“穴位”,对照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找准制约发展的难点、重点和焦点,找准谋乡村振兴,绘民生美景的发力点,理清新思路,推行新举措,提升新动力,让改革举措、政策支撑、资金投入更好地聚焦“三农”工作,让乡村振兴成果真正惠及全省人民群众,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子越过越安逸。

  如此说来,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抓好“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是四川当前各项工作纲举目张的主线。全省上下都要把心思用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上,沿着既定的方向抓好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解民忧,除民困、助民富,奋力书写我省“三农”发展的新篇章。如果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只是“扎扎实实走程序,认认真真走过场”,只讲原则,不拿办法;只要轰动,不计成本;只图虚名,不求实效,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就会成为空话,让获得感成为全省人民群众的幸福标配,更会成为泡影。(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