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垃圾分类应多点“接地气”的实招
http://www.scol.com.cn(2018-2-21 7:41:1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陆仁忠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在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琐园村,穿村而过的古街上,家家户户门口都摆放着两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别用来装会烂和不会烂的垃圾。春节期间,虽然游客纷至沓来,但这个古村落的主要街道上干净整洁,丝毫没有垃圾的影子。(2月19日,新华网)

  近年来,随着垃圾分类制度的深入推广,公众意识逐步提升,垃圾分类已开始走进基层、走进农村。但囿于长久的生活习惯的影响,以及对垃圾分类常识知之甚少,在我国不少农村地区,垃圾分类仍有不少“障碍”未清,其中最亟需解决的就是教会农村群众如何将垃圾分类投放。在这一点上,金华市无疑作出表率。

  “会烂不会烂、能卖不能卖,垃圾分类一点都不难。”这是琐园村孩童都能脱口而出的垃圾分类“秘诀”,也是金华市农村垃圾“二次四分”法的“精髓”所在。

  所谓“二次四分”法,指的是农户把垃圾按“会烂”和“不会烂”进行分类,将“不会烂”的垃圾再按照“好卖”“不好卖”的标准进行二次分类。村保洁员在农户分类基础上,再依次将分好类别的垃圾进行集中处置。

  通俗易懂的分类标准、简单易行的分类方式,构成了金华市农村垃圾分类处置的“主脉络”。无需太多的宣传,也无需过多的投入,简单一句口诀,就已经让农村群众懂得如何将垃圾分类。这就是农村推广垃圾分类制度需要的好办法。

  俗话讲,“招不在多,管用就行。”推广垃圾分类,少不了群众的积极参与,少一些复杂的办法,多一些“接地气”的实招,其实更能取得实效。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给群众讲再多的分类细则、分类办法,其实还真不如“二次四分”法一样,一句话、两个桶,就解决了所有难题。

  近年来,类似的“招数”有很多,如北京的“干湿分离”法、济宁的“环保屋”、上海的“垃圾分类大作战”手游等,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最直观的方式让群众学会最简单的办法,这些都值得学习借鉴。

  人有千种,事有百态。各地方或有不同习俗,但垃圾分类的目的终归一样,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各地方政府都应多一些“接地气”的群众思维,少一些“一刀切”的简单推行,多结合自身实际,选择有针对性地垃圾分类办法,这样才能充分调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构建起长期可持续的垃圾分类模式。(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