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时事政治 >> 正文
总结“秀”源于“眼盲症”
http://www.scol.com.cn(2018-2-8 7:51:1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严奇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岁末年初,正是各单位写总结、汇材料的集中时段。很多基层工作人员在为此忙碌。总结本应是成绩单,盘点成就、分析不足。然而,记者实地探访中发现,许多地方依然受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思想影响,热衷表面文章,注水抄袭,甚至弄虚作假,让成绩单打了折扣。(2月7日《人民日报》)

  每逢年关,各色名目的总结材料,总能让各级单位“眼花缭乱”。准备总结材料,也着实让不少“材料干部”苦不堪言。可反过来看,难道大部分的单位和干部都喜欢享受“总结乐趣”吗?恐怕不是。忙于总结之害,人人皆有所感。而“总结泛滥”的原因,也许在于审视工作的眼睛“盲了”!

  其实,有些单位之所以“疲于总结”,都是为了让他人看到自己的成绩。不可否认,一年的工作何其之多,有的工作“看得见”,有的工作“看不见”。为了让上级和下级看到本单位的努力,用总结材料将工作中的思路、过程、难题、成效等等,以“物化”的形式体现出来,进而吸引检查、考核、评比的眼球,显得“十分重要”。总结也因此成了“一纸定胜负”的“底牌”。

  有的下级担心上级看不到近期工作,所以用总结材料,自我标榜;有的上级担心下级把不准未来形势,所以用总结材料,反复强调;有的单位担心本级认不清最近思路,所以用总结材料,自我梳理。一系列看不清的担忧,致使总结材料成为了集鼓励、批评、教育、规划、叮嘱等等功能于一身的“大杂烩”,似乎没有一份漂亮的总结,所有的工作都不会被人看到。而一份全面的书面总结,能加一点“态度分”,至少不染上“不干活”的污名,“痕迹化管理”的目的也在于此。

  工作做了就必然会留下痕迹,有时痕迹存于“高楼大厦”之上,有时痕迹存于人民群众心里,有时痕迹会存于时代洪流之中,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被发现价值。任何单位都没必要,通过反复总结,将工作痕迹“完完全全”地展现出来。

  而一份看似漂亮却意义不大的总结,能反映出一个单位已患上“眼盲症”。因为没把平时的经验和成绩当回事,所以必须靠总结,才能回忆反思;因为不愿经常性地考察和调研,必须靠总结,才能掌握局势;因为不注重平时的工作和努力,必须靠总结,才能给脸上贴金。将用于盘点成绩的总结当做一个单位的成绩,这本身就是没有逻辑感的事情,而不少单位还乐此不疲,这难道不是被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蒙蔽双眼的表现吗?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然而,一次性吃饭太多太杂,也容易积食、容易胀气、容易消化不良。总结经验当放在工作的点点滴滴当中,用全面、细致、动态的考察和审视,将一个单位的成绩置于实时观察的环境之中,让好的成绩不会被忽视,让坏的错误不会被掩盖,让小的努力不会被放大,让大的付出不会被轻视,“一纸总结”也不会成为困扰单位建设的“遮目一叶”。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