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冰花男孩”的幸运不该是孤例
http://www.scol.com.cn(2018-1-20 14:35:0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程振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1月19日,因头顶冰霜上学被网友称为“冰花男孩”的小满,和父亲及姐姐一起坐上了前往北京的飞机,他们一家将于19日晚到达北京,之后将会去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和参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月19日,人民网)

  “冰花男孩”成现象级新闻人物,背后有很多偶然。上学路上艰苦,但“头上结冰花”概率并不高;成了自然意义上的“冰花男孩”,没有班主任老师的随手拍,那个感动亿万网民的社会层面上的“冰花男孩”不会诞生;还有一个个媒体的接力,还有“网红效应”的放大作用,这是一次各类媒体和社会情绪接力造就的“围观狂欢”。

  还记得被网民称为“小马云”的山区小年范小勤吗?这个家徒四壁的孩子,同样因为偶然发生的随手拍成为网红,这个按照正常轨迹甚至要到成年后才能离开山区的山区孩子,如今凭着“明星脸”成了童星,据说全家人也过上了城市生活。“冰花男孩”和“小马云”一样,某种程度上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却凭着概率微乎其微的网红传播,在人生某一节点实现逆袭。然而其中的逆袭,几乎无规律可溯。

  事实上,“冰花男孩”与“小马云”的“持续幸运”,还得益于荧光灯效应。在这个流量即商机和利益的时代,当网红自带流量,就会不断有新的利益体加入沽取注意力,其中对商家的诱惑力最大,有人说“围观改变中国”,其中倒有几分道理,正是围观形成的荧光灯效应,让“冰花男孩”与“小马云”几乎可以将围观力转化为改善自身处境的慈善力量。而让人忧心的是,当网红效应褪色,他们还会受到幸运庇护吗?比如当小马云越长越不像马云本尊,当“冰花男孩”渐渐被遗忘,他们身上还会吸聚慈善力量或商机投资吗?

  “冰花男孩”与“小马云”越火,越反衬出“留守儿童曾经获取的社会关注有多稀薄”。不排除一些城市父母借冰花男孩教育自己的孩子“农村孩子多么不易所以要珍惜当下”。至于别的留守儿童,因为离媒体太远或不够有感染力,一时还很难进入公共议题的视野。

  “冰花男孩”以网红人物出现还不够,人们不该猎奇,更不该视其为“自家孩子忆苦思甜的现实教材”,应该视其为“需要帮扶的留守儿童群体的代表”,这是在履行当年“先富带后富的承诺”,不仅要在物质上关心帮助他们,还要在教育投入上助他们脱贫,更要在精神陪伴上让他们的童年不孤独。

  不让“冰花男孩”的幸运成为孤例,需要一场具有广泛动员意义的关爱行动。还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那张“我要上学”的 “大眼睛女孩”照片吗?它成为影响无数乡村儿童命运的希望工程的名片,社会慈善力量因此聚集。也希望“冰花男孩”超出围观消费层面,成为“政府兜底与社会慈善交汇的一场新的关爱行动”的前奏,让关爱留守儿童的衣食住行学习成为社会常态,让留守儿童在精神陪伴上得到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

  “冰花男孩”的幸运不该是一个偶然事件,它应该是一场规模巨大的社会关爱行动的序章,就好比当年的“希望工程”。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