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天府评中评 >> 正文
[九寨沟地震]与救援“同行”的“评论接力”
http://www.scol.com.cn(2017-11-29 15:00:2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郑宗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九寨救援是一场“生命大接力”,而评论也是一场与之同行的“接力赛”。连续10天、88篇文章,天府评论密切关注着九寨救援的日日夜夜、分分秒秒,成为与救援行动风雨同舟、肝胆相照、患难与共、心手相牵的“舆论后援团”。

  危难时刻,评论传递着信心和力量。地震突如其来,人们惊慌失措,此时此刻舆论引导就需要发挥“定心丸”的作用。而在地震发生初期,一篇篇作品把党中央的关怀、省委省政府的现场指导、坚强有力的抢险救灾、社会各界的无私援助表达出来,传递着“第一时间”的紧急行动,诉说着“生命至上”的人文情怀,给人以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力量。正如张闲语老师在《我们一定不会被地震灾害所压倒》中所说:中央的指示催人奋进;科学的救援倍感欣慰;社会的关注温暖人心,这些都给人以鼓舞和勇气,在黑暗中送来一片光明。有信心,就有力量。林伟老师的一篇《战胜灾害我们信心和力量同在》笔力遒劲,荡气回肠,如同灾难中的“精神支柱”,给人以振奋、信心和力量。

  危难时刻,评论传递着科学和理性。越是危难,越需要理性;越是紧急,越需要科学。这次九寨地震救援最大的特点就是让6万元人在短时间内实现大转移,其难度之高、规模之大、时间之短,堪称“奇迹”,而评论作者也围绕大转移这条主线,深刻阐述其科学、高效、专业、有序。吴海霞老师从迅速反应、科学高效、密切配合三个角度,揭示了应对突发灾害、成功化险为夷的“神奇”。向秋老师把“快速专业”作为九寨救援关键词。刘天放老师为“四川效率”为大转移点赞。还有作者用“一路”平安,阐述457公里“生命线”的价值,这些观点不约而同地指向了科学和理性。可以说,从汶川到雅安,从叠溪到九寨,应对灾难我们有了更多的历练,也有了更多的科学与理性。

  危难时刻,评论传递着温暖和感动。灾情挡不住温情,危险挡不住义举。在生死攸关时刻,人们挺身而出,义无反顾,让我们感受和见证了人间的温情,而评论作者用手中的笔让这种温暖传递着感动。不管是《感觉九寨灾区哪些戳人的力量》,还是《危难中,四川给你一个家》,亦或是《向“最美逆行者”致敬》,这些作品都入情入理,感人肺腑,让我们感受到他们义薄云天的人性之美、勇往直前的道德力量、纯粹高尚的职业操守。最大的温暖,莫过于休戚与共;最强的救援,莫过于携手互助。有大善才会有大勇,有大爱才会有大义。时评作者就用一篇篇作品,让善心集结,让大爱绽放,让人性与道义在此刻温暖着人心,让守望相助、雪中送炭成为一道“感人的风景”。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