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时代的记录者,光荣的新闻人
http://www.scol.com.cn(2017-11-9 7:43:3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张宗辉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去年1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九届理事会全体代表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年来,我省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1·7”重要讲话精神,以“四向四做”为职业标杆,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书写时代进步,有力推动全省新闻事业发展。(11月8日《四川日报》)

  国家的伟大,在于成就逐梦传奇;记者的荣光,在于记录时代变迁。回眸以往,四川新闻工作者记录发展、讴歌时代、礼赞人民,推出了一大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好作品,用笔墨光影书写了属于四川也属于新闻工作者的光荣。

  笔触与发展同步,话筒与人民同声,镜头与时代同行,网络与社会同向。一年来,我省新闻工作者,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工作取向,把总书记对四川的嘱托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打好主动仗、唱响主旋律,以笔底风雷、纸上乾坤,全景式记录时代的光荣与梦想,采写出大量富有时代气息、富有现场感,语言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道,传播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呼声,重大主题宣传出新出彩,展示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奋发有为中彰显忠诚与担当。实践证明:这支新闻队伍是值得党和人民信赖的,不愧为“无冕之王”的光荣称号。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一年来,四川新闻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扣发展脉搏,脚踏实地走基层、情真意切转作风,争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展示改革发展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在奋发有为中讲出四川好故事、传播好四川声音,展现了新闻工作者的崭新形象和良好风貌。每一次精彩报道的背后,都有辛勤的汗水和艰苦的付出。他们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载四川发展的每一个脚印;一篇篇稿件、一张张图片、一段段视频,都书写着四川的光荣与梦想,也书写着属于他们的骄傲。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缚蛟龙。”新闻报道内容之真实与深度,皆有赖于扎实的一线采访与调查。一年来,全省新闻工作者牢记职责使命,深入基层一线,聆听大地心跳,为人民抒写,为时代放歌,栉风沐雨,披星戴月,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用生动的笔触、鲜活的镜头全方位呈现治蜀兴川新气象。正是由于他们胸中有使命,心中有人民,才能笔下生花,记录时代精彩;正是由于他们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深怀“如果你拍的不够好,说明你离得不够近”的职业操守和责任担当,才能写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好文章。

  “你看到我时,我在纸上;你看不到我时,我在路上。”记者的职业表面光鲜,巨大压力却常伴左右,哪里有不平或危险,哪里就有记者的身影。回眸以往,茂县叠溪镇“6·24”山体垮塌、“8·8”九寨沟地震,当面临重大突发事件考验时,记者总是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紧急动员,迅速行动,不顾个人安危、不怕辛苦疲劳,讲述一批自救、互助的正能量故事,传递大灾中的大爱与温情,从地震灾区发回了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报道、一张张震撼心灵的图片、一个个凝聚人心的镜头。正是他们用自己的艰辛付出,提高了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书生报国无他物,惟有手中笔如刀。”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新时代”,四川新闻工作者必将深入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治蜀兴川的征程上用笔墨书写出发展变迁,用镜头展示出喜人景象,用话筒传递出时代强音,用键盘敲击出巴蜀精彩。(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