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理论思考 >> 正文
“三种思维”破解稳定脱贫“三大困惑”
http://www.scol.com.cn(2017-10-5 7:47:42)  四川日报    编辑:盛飞
作者:唐燕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去年以来,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南充市脱贫攻坚工作聚万众之志,发精准之力,成效显著。今年,南充再次提出了嘉陵、仪陇、高坪3个贫困县(区)摘帽,410个贫困村退出,8.3万贫困人口脱贫的“三大年度目标任务”。这是一场攻坚战,要啃硬骨头,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解决紧迫问题和突出问题。当前,我们发现某些贫困户在“自力更生、稳定脱贫”方面,存在“不敢干”“不会干”“不想干”三大问题,这不利于稳定脱贫。因此,需要政府出手“拉一把”,让贫困户跳出发展瓶颈,看到致富希望,形成政府外部帮扶和贫困户自身奋斗的脱贫合力。

  用风险保底思维,破解贫困户“不敢干”的困惑。“天不顺当收成少,销路不畅卖不了”。一直以来,发展农业产业都存在一定风险,另一方面,贫困群众缺少本钱,更加难以承担风险。要壮大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胆子,让他们由“不敢干”到“放胆干”,亟须以村为单位,建立“保险+风险基金”的风险保底机制。充分利用政策性农业保险,整合部分产业周转金、到户资金、财政扶贫资金等,建立起风险基金。一旦贫困户发展产业出现亏损,先由保险赔偿一部分,再由风险基金补足剩余部分,彻底解除贫困户的后顾之忧。仅以养猪为例,养殖的技术门槛并不高,绝大部分贫困户都能上手,但现实中,却有一些贫困户不敢养殖,担心将猪养死,也担心猪肉的市场价格波动。若采取“保险+风险基金”托底的方式,比如市场价格下跌就按成本价补足,可以解决贫困户“不敢干”的后顾之忧。

  用龙头带动思维,破解贫困户“不会干”的困惑。要解决贫困户脱贫之后的返贫问题,从长远看,必须发展生产带动脱贫,使“户户有致富门路、人人有一技之长”。但目前,囿于缺门路又缺技术,贫困户“不会干”制约了发展产业扶贫。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龙头带动”。通常认为,“龙头带动”就是依靠龙头企业,规模化发展现代农业。但一些基础条件较差的偏远山区,很难招引龙头企业,因为到这些地方发展产业,龙头企业遭遇的资金、人才、市场、交通等困难更多。为此,要重视身边的“龙头”。比如村里的种养大户,他们对当地有感情,对市场有经验,对情况熟悉,可以为产业扶贫贡献一份力量。我们要对带动农民脱贫的新型经营主体,特别是群众身边的致富能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等,给予贷款贴息、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等政策支持,让他们发挥带动作用,帮助贫困户持续增收。

  用市场经济思维,破解贫困户“不想干”的困惑。脱贫致富,贫困群众是主体。但基层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即一部分本应由贫困户自己动手的事,被少数基层干部“包办”。解决这个问题,要借助市场思维,即政府不要大包大揽,而让贫困户学会“自主参与、自主投入、自主建设、自主经营”。政府“越位”,贫困户就会“失位”,个别甚至会养成“眼睛只盯政府,不盯自己双手”的习惯。政府要善于引导贫困户“自己走”,对此南充市仪陇县险岩村作了一些探索,相关部门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链条上,没有给贫困户补过一分钱,而是鼓励贫困户贷款,自主建设食用菌脱贫奔康产业园,目前,每户年均增收已达5万元以上。实践证明,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政府引导下,让贫困群众自己做主、自主创业,让他们挣到钱,才能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确保稳定脱贫。 (作者系南充市副市长)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