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猪大肠进课堂,“副课”也精彩
http://www.scol.com.cn(2017-3-30 8:05:5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印荣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前段时间,有幼儿园要求上学时带条小鱼来观察,结果一个男生端盆鲫鱼来了。这张图片爆红网络,网友们笑翻了。28日上午,杭州一所学校的课堂上,出现了一个让你更想不到的东西——猪大肠!这是江南实验学校的科学老师杨文上的一节科学展示课:《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讲的是人体内主要的消化器官。(3月29日《都市快报》)

  新闻告诉我们,课堂上,孩子们手捧肥嘟嘟的大肠、小肠,送到鼻子下闻一闻,再用放大镜仔细瞅瞅,看看大肠外面的褶皱。经过摸、拽、捏一系列动作后,用剪刀剪开肠子,细看其中的内部构造。课上完了,两名男生馋虫被勾起,一个劲地追问老师:“课上的大肠,课后能吃吗?”

  看得出来,这一节课上,一副很不起眼并散发着臭气的猪大肠,变成了非常直观的教学器材。这时,教与学的互动,被带进了兴趣“爆棚”的佳境之中。如此有“笑果”的科学课,当然会让教室的气氛瞬间燃爆而收获好的效果。网友对此一片点赞,也是再正常不过的。

  笔者认为,网友们纷纷为杨文老师精彩一课点赞,可能是因为大家联想到如今的中小学普遍存在的副课被边缘化的现象,担心“副课”的不被重视,使本就枯燥乏味的学校,再失所剩不多的活跃气氛。

  按照通常主课、副课的划分,小学课程里语文、数学是主课,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是副课。无须讳言,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升学考试考什么就会重视什么。在教学资源分配上,重主课,轻副课,副课被主课占用的现象,目前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而只要考试指挥棒仍在起作用,这种状况就很难改变。

  让今天的孩子,成为未来的科学家、医学家,就应该营造环境,从小培养孩子们崇尚科学,引导他们探索生活和游戏中的科学现象。就学校而言,就是要充分用好课堂教学等手段,培养孩子们对于科学的兴趣,让科学的种子在他们心中发芽。因此,小学科学课,虽可能被看作是“副课”,但它却指向“诗和远方”。

  江南实验学校的这堂副课,分明让人看到了主课的“脸”。该校副校长田燕芳说,现在课堂的“脸”,正在悄悄变化:“前两天的实践课,主题是杭帮菜,食堂里专门烧了西湖醋鱼等,送进教室,孩子们一边吃一边学,积极性非常高;还有去湘湖边的油菜花地,实地观察油菜花的形状、颜色,孩子们一边玩一边学,兴致很高。”

  这无疑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希望这种变化,不只在江南实验学校的一节展示课上,而是出现在更多的学校。

  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满足他们的好奇心,除了像新闻中的杨文老师本身的为师责任、知识素养以及创新教学能力等因素之外,更需要学校、教育主管部门搭建好的教学平台,在教学时间、实验器材、实践环境等方面,为“副课”提供保障。

  当然,作为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升学考试中如果能设置一定的分值,给科学课等“副课”以应有的“待遇”。这样,“副课”不副,激发孩子们对于科学的兴趣,这必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