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报刊亭卖寿衣,该由谁来守护精神阵地?
http://www.scol.com.cn(2017-1-12 8:41:2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谢晓刚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有市民反映天通苑清华长庚医院附近一处报刊亭卖起寿衣、骨灰盒。记者了解到,该报刊亭已存在两年多,夏天时售卖食品、饮料,今年入冬开始售卖殡葬用品,从未卖过报纸。经营人称会在入春后开始售卖报纸。北京市报刊零售公司工作人员人员昨日表示,现场查看后已对其断电并责令整改。(1月11日《北京晨报》)

  这是尴尬的一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报刊亭承载着我们太多太多的记忆。特别是在那个物质较为匮乏的年代,报刊亭就成为大多数市民的精神世界,无论是上班途中还是上学途中,或者是好心情逛逛街时,都会花上几毛钱或者几元钱,从报刊亭里买到报纸或杂志,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与讯息,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报刊亭单纯的生意或许已经不再是如此的旺盛,毕竟手机、电脑各种便捷资讯工具的出现,指间化阅读悄然中占领着人们的世界,别说街头报刊亭,即使是书店、图书馆也是遇冷了。而报刊亭经营者与时俱进,选择了大搞副业,无论是卖寿衣还是卖其他副食品,让此时的报刊亭更像是一个琳琅满目的杂货铺。

  报刊亭真的已远离我们了吗?事实上,时代在进步,报刊亭虽然已从人们重要的精神食粮产地位置上退了下来,但并不能说它可以退出历史舞台,毕竟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报刊亭还是城市里人们最主要的阅读文化场所。曾经,郑州有关部门在取缔街头最后一个报刊亭时,就引发了全社会舆论的批评,报刊亭也再次被人们从记忆的深处翻起。

  其实,不仅仅在中国,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在大力推进城市发展的同时,并没有让报刊亭退出城市街头,相反成为政府主导、市民维护的一个精神阵地,被誉为城市流动的文化风景线。

  报刊亭两年多来并不卖报纸,而是靠身处医院周边的地理位置优势,大卖寿衣厂品,这是对城市文化底蕴的一种嘲讽,但这种嘲讽背后仅仅是经营者的“无知”和利益熏心吗?这点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更要引起城市管理者的警惕。

  整齐划一的城市固然重要,高楼林立的面貌虽然可喜,但我们千万不能忽视了城市文化内涵的打造。城市的发展,城市的精神风貌,除了较好的面容外,更要看到支撑这一切的城市文化,正是那些深藏于街头巷尾的生生不息的文脉,造就了这个城市具有创造力的人群。

  小小报刊亭其实就是城市里的一道流动的文化景观,群众的心声、市井阅读文化的“生动”以及公共管理的成熟度与执政能力,从街头报刊的变化可窥一斑。不该任由市场之手、网络冲击消解城市的文化氛围,是简单的坚守还是在坚守中发?这是经营者无法承受之重,考验的却是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