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天府评中评 >> 正文
[十八届六中全会]从严治党的“四川视角”
http://www.scol.com.cn(2016-12-2 16:12:4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张宗辉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每逢党和国家重要会议,不仅中央媒体聚焦,各地方也会展开舆论攻势。此次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中央和各地方都进行了宣传和评论,天府评论就用58篇作品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进行了评论,体现了从严治党的“四川视角”。

  内容丰富,类别多元,体现了不同的角度。本次评论作品角度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基本囊括了十八届六中全会的热点,聚合了一批精品,绘出了一幅两会评论“组合图”。这些文章谈期盼、议内容、说意义、提措施;或宏观,或微观,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全会精神进行了解读和阐释。比如:围绕谈期盼,李丁乔老师用《对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的三个期待》打响本次专题评论的“第一炮”;围绕谈意义,倪洋军老师用《织密管党治党的“天罗地网”》进行解读;围绕议内容,郑端端老师用《厚植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底座”》给予诠释,特别是其提出的思想教育上“入脑入心”、监督管理上“从严从实”、查处问责上“动真碰硬”,既做到了全面概括,又做到了精准提炼。可以说,这些作品观点鲜明,见解独到,与从严治党的主题同频共振,而且体现了不同的角度,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解读六中全会精神的“全景图”。

  应时而作,应需而思,发挥了不同的功效。这次两会评论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大致分为召开前、召开中、召开后三个“时段”,通过编辑的点题引导,作者积极跟进,深入思考,撰写的作品迎合了不同“时段”的需要,发挥了先“预热”、后“升温”、逐渐达到“高潮”的功效。召开前,结合我们党从严治党历程的回眸,引导作者撰写了约10篇评论作品,通过成绩的展示和评论,揭示了从严治党的正确性、科学性。召开中,解读类评论成为“主角”, 比如:向旭平老师的奏好“三步曲”,观点既鲜明又独特。倪洋军老师则善于总结提炼,用一篇《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突出“三规”》,指出严守规矩立党、提高规格兴党、把握规律强党三个要点,把全会精神解读得有条有理。召开后,围绕落实全会精神,推出了一部分作品,比如:张闲语老师的《落实全会精神当做好“三个结合”》最具代表性,文章站位全局,立足地方,紧密结合工作,可谓找准了落实的着力点。同时,类似于“全覆盖、全方位、全天候”、“怎么看、怎么学、怎么做”这样的梳理类文章,更使得读者对全会精神有清晰、理顺的认识,可谓是精心提炼的评论“集锦版”。

  语言新颖,生动活泼,展示了不同的特点。这次评论依然是流派纷呈,风格迥异,其中不乏新颖的语言、生动的描述、形象的比喻,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比如:吴海霞老师的《把严字刻在打铁之锤上》,就将从严治党与打铁先要自身硬结合起来,巧妙的用“锤”做比喻,形象说明了从严治党的意义。再如:林伟老师用“紧箍咒”阐述《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可谓恰到好处。还有,郑宗生老师引用“君子为国,正其纲纪,治其法度”、“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等这些名言警句,阐述从严治党的与时俱进、革故鼎新,显得别具一格,很有吸睛效应。此外,一些文章虽然语言不华丽,但口语化特点鲜明,比如:把党性纯一纯、把思想炼一炼,把顽疾晒一晒;早打“预防针”、常敲“警示钟”,多当“保健医生”等等,使得严肃的话题在活泼的语言中得以诠释,显得更接地气,思想性和生动性相得益彰。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