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不妨把“奖孝金”券当作孝老亲情广告
http://www.scol.com.cn(2016-12-6 14:01:2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徐云鹏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苏州一家民营养老院推出“奖孝金”制度,规定子女在两个月内看望老人累计超过30次、20次和10次的,养老院会分别给予200元、100元和50元的“奖孝金”。这种外形类似于景区门票,有50元和100元两种面额。在后期缴费中,可以抵扣相应费用。(据2016年12月6日 《新京报》)

  据报道,这家养老院推出“奖孝金”制度的初衷,是希望子女多来看望父母,更多的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但是,“奖孝金”在引发关注的同时,也招致争议。支持者认为,此举促进了子女与老人的交流,值得鼓励;反对者认为,以物质形式奖励探视,有“作秀”之嫌。更有评论指出,用物质奖励来刺激子女尽孝,体现出无奈和讽刺,其可持续性也值得怀疑,总之,否定声音占居主流。

  而笔者则主张:看客莫急,慢慢观察哦。也劝大家不妨换个观察角度,把“奖孝金”当成一份孝老的亲情广告来看待。这样看就会发现,“奖孝金”的示范作用,远大于其本身的物质意义。而且,奖励的金额相比较护理费而言也很小,实际上,也不会产生多大的激励作用,相信子女肯定不是冲钱来的。

  人们确实很需要钱,但未必都一切“向钱看”,别硬把人都往钱眼儿塞。该院提供的一份上半年探视数据显示,“奖孝金”制度实施前,有38人每天去看望老人,137人每月看望两次,126人每月看望一次,134人两月看望一次,77人一次都不去。实施后,有129人两个月内看望老人超30次,38人超20次,60人超10次。老人受关注程度有明显提升。就此,院方负责人解释说,更多归因于养老院的不懈呼吁,与物质激励关系不大。

  其实,这家养老院经营的高明之处,就在于非常注重营造温馨和谐的休养环境。不要小看这张外形类似于景区门票的“奖孝金”券,它在该院想方设法、坚持不懈、广泛深入和苦口婆心地宣传教育子女加强精神赡养的具体工作中,无疑就是一份沉甸甸的孝老亲情广告单,这份亲情媒介承载着院方的希望和父母的渴望以及爱的呼唤。拿到奖券的子女,第一感觉恐怕不是欣喜,而是脸红、内疚、自责和不安。院方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此举能唤起子女孝顺的意识和自觉,多给老人精神上的关爱,形成一种长期的自觉行为,“并不是花钱买亲情”,他们也买不来,也买不起。

  更何况,滚雪球效应告诉还我们,随着子女看望父母次数的增加,必将加深双方的理解与关爱,心系亲人,情注父母,让亲情渐浓,日有所思,夜有所盼,从而促使子女常来常往,并通过一个家庭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家庭,形成亲情正循环。这恐怕才是院方设计“奖孝金”制度的“苦心”所在。

  精神赡养需要伦理道德支持,看望老人因“情”不因“钱”,更不因“法”。子女“常回家看看”,精心营造一种热情关心和倾心交流的温馨环境,是一种感情,是一种良知,靠的是内在的德性。可以肯定地说,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唯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才是维系自己与父母间亲情热度的源泉,而不是物质奖励,抑或不是法律。欲望无止境,物质刺激出来的亲情难长久。“强扭的瓜不甜”,法律判决出来的亲情,尤其是强制执行来的亲情会变味,最终往往是适得其反。

  “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尊老敬老、孝顺老人的中华传统美德,就是靠一代又一代人的耳濡目染薪火相传而继承下来的。我们承认伦理道德具有继承性,但这种沿袭传承并非是自然完成的。就像秧苗生长一样,需要通过精心培育呵护,才能生根、发芽、结果。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有些传统美德在社会发展中面临断茬和失传的危险,甚至发生令痛心疾首的事情。改变现状,不需要指责埋怨,更不需要坐而论道,而是要靠实实在在的行动。需要人人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用自己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践行优良美德,积蓄正能量。只要人人都积极努力净化自己脚下的小环境,还何愁社会大环境靠不尽快好起来呢?关键是要把自己管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积极为和谐生活建设添砖加瓦。是此,我们就有理由不吝为苏州市这家民营养老院的“奖孝金”制度点赞!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