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理论思考 >> 正文
激活创新创业的源头活水
http://www.scol.com.cn(2016-9-14 16:21:03)  四川日报    编辑:周帆
作者:王付永 高云君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刚刚结束的G20杭州峰会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创新再次被置于一个更重要的位置和更广泛的层次上。如何从供给侧的视角做大做强“双创”的基座?创新创业的内生驱动力是什么?还存在哪些短板?本期专论进行关注。

  嘉宾

  谢和平

  四川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马璟君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博士后

  陈谊

  郫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主持人

  本报评论员王付永高云君

  高校应成为创新源头的蓄水池

  主持人: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学在一个国家创新创业体系中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谢和平: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融入发展各领域、各环节。那么,我们要做大做强“双创”,首先就应做大做强“双创”的供给侧,这个“供给侧”在哪?关键就是要有高水平的创新创业人才、有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那么,作为人才第一资源、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和创新第一驱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大学既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又是进行高端创新、产生和转化高科技成果的重要源头,更应主动承担起“双创”供给侧这个新的责任和使命,为推动“双创”发挥支撑引领作用。

  当前,从全球的视角来看,世界一流大学已普遍成为推动国家创新创业的重要动力,大都肩负着参与国家创新体系构建和运行的重要使命。我认为,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一流大学承担着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着力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创业人才。第二,一流大学承担着高端创新源头的责任,支撑引领高水平创新创业。第三,一流大学承担着推动高水平成果转化的责任,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主持人:就我国的情况而言,我们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推动国家创新创业方面做得如何?

  谢和平:实际上,长期以来,我们国内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在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方面,也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客观来讲,在国家实施“双创”的大背景下,目前国内大学和科研院所在两个理念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转变,去主动适应、承担这个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一方面,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理念还需进一步强化。过去,我们的社会,包括我们大学在内,一般都认为学生上大学就应该当科学家、政治家,大家对于学生去办公司、当企业家并不是很认同。所以,我们国内很多优秀学生往往都选择去考公务员,而国外一般都是最优秀的学生去创业、去办公司。另一方面,促进经济与科技结合的理念还需进一步强化。由于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基本上都是一种“大学搞基础研究、院所搞重大攻关、企业负责生产”的分工体制,所以,目前我们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立项与社会需求的对接还不够,科研成果与企业及市场需求仍然存在体制性脱节的问题。

  马璟君: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对开展创业工作意义的认识大多基于就业,因而提出“以创业促就业”。大家普遍认识到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有必要鼓励毕业生通过创业途径实现就业,并通过创业来提供更多的岗位改善整个社会的就业环境。因而创业与就业联系密切,谈到创业自然会联想起就业。创业确实能够缓解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这一困局,但如把这一观点当作创业教育的全部,显然不够全面和客观,甚至顾此失彼。美国和德国也非常重视高校创业教育,他们起步比我们早,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他们认识到创业虽然与就业相关,但重要的是创业与创新之间联系更为密切,如若忽视两者之间的联系,创业的视野和层次都会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制约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主要障碍

  主持人:大学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源头。不可否认,我国目前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科技与市场的衔接、科技成果的转化等等。您认为目前制约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障碍在什么地方?

  谢和平: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的贺信中提出:要深度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这种深度参与,关键就是要强化经济与科技的紧密结合,强化创新资源与服务国家战略的紧密结合。

  关于制约我国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主要障碍,我认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就是科技成果与市场脱节。由于原有体制和观念的制约,导致大学和企业、地方信息不对称,大学科研项目立项大多不是社会和市场需求牵引,这样,科技创新的源头就与市场不对路,难以有效、主动地关注和融入地方发展需求。第二,现行的科研评价体系还不够合理。目前,国内高校的科研考核评价体系,仍然比较看重论文、项目、获奖等要素,对应用研究的针对性、成果转化的贡献度还不够重视,造成不少优秀人才还不愿意把精力用在市场和行业需求的技术产品研发上。第三,人事管理制度不配套。高校中很多“双肩挑”干部,实际上也是优秀的科技人员,是成果转化的骨干力量。现在,简单按行政人员的管理办法来管理“双肩挑”人员,不许办企业、不许兼职,甚至退休也不能兼职,这样就严重制约了他们投入创新创业的积极性。第四,“三权”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对成果转化的政策激励还不够。现有的成果处置权、收益权、所有权的改革政策,对科技成果转化中科研团队的激励力度还不够,科研团队收益分配比例还不高,教师股权仍然难以兑现。

  主持人:郫县在“双创”工作中探索出了一系列有效经验,可以说走在了全国的前面。从基层政府这个角度,您认为应该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哪些支持?

  陈谊:作为地方一级政府,重点关注的是让创新创业和产业怎么对接起来,积极主动推进产业和科技的融合。我们会动用所有的资源和能力,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所需要的条件和生态,这里面包括很多内容,如基地建设、环境打造、载体建设等,而核心则是资本要素的集聚与投入。

  宽容失败,宽容暂时的“不成功”

  主持人:创新创业者都是不容易的,在创新创业路上各方应该如何对他们更好地进行扶持?

  陈谊:对创新创业者的支持,更需要政府主动作为,强化保障。首要的是,搭建更加公平公正、导向明确的政策体系,让真正执着创新的企业得扶持、享优惠、受激励。要通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消除各种潜在壁垒和障碍,实行“宽进严管”,以优良的市场秩序激励企业向上向善。要尊重创新的高风险、高收益属性,充分授权放权,建立容错机制,激发干事创业热情。要适应万物互联的新趋势,加快弥补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短板”,构建开放共享、便捷高效的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马璟君:这种扶持更多还体现在观念上,要宽容失败,更现实的问题是要宽容暂时的“不成功”。对失败者要宽容目前已得到更多人的理解,但是要宽容那些不成功或者在一定时间内不成功的创新创业者,还需要人们认识上的转变。我在不同场合曾听到有学者抱怨,地方政府太急功近利,引进高校科研机构,他们首先关心的是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有什么具体项目。同样有基层政府也有抱怨,他们认为科研院所提供的东西距离现实需求太远。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是趋势,但是在具体实现过程上,要有耐心和包容。有些引进的科研院所为了应付当地政府的考核,甚至会“制造”一些短、平、快的研究成果。长此以往,整个国家的创新水平是很难提高的。这次G20杭州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这是从全球经济治理的角度来讲的,其实创新、活力、联动和包容的理念在一个地区的创新创业实践中也很重要。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