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空巢青年”何妨“常回家看看”?
http://www.scol.com.cn(2016-9-6 14:09:1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维扬书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空巢青年”正成为社会议论的热词。“空巢青年”指的是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租房的年轻人。他们有些背井离乡,独自在外打拼,与亲朋好友联系减弱,成为一个个孤岛。大城市的繁华和生存压力则让他们显得更加孤独和艰辛。不过,也有一些人认为“空巢青年“只是一个人生阶段,无需过度渲染他们生活的悲情色彩。(9月6日《中国青年报》)

  空巢,字面的意思就是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空寂。多指子女成年以后不在父母身边工作生活,很少照顾父母的家庭,所以“空巢”常常是用来修饰限制“老人”的,可是中青报的一则报道却让我们脑洞大开:原来空巢的不仅有老人,还有青年!他们的名字叫“空巢青年”!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4.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的“空巢青年”多,缺乏感情寄托(57.9%)和居住条件差(57.8%)被认为是他们面临的两大困境。55.1%的受访者认为“空巢青年”既是一种居住状态也是一种心态。

  许多青年人毕业之后结婚之前,选择独自一人居住,过上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其主要原来在于青年人和父母之间思想上存在代沟、生活习惯上又有差异,两代人住在一起因为这样那样的不同步而产生矛盾,独自租住在外,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听不到父母的唠叨,每天就“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和呼吸了”,因为离群索居,中青报的调查显示,“空巢青年”也面临诸多困境:缺乏感情寄托(57.9%)和居住条件差(57.8%)被认为是他们面临的两大困境,其他还包括:生活拮据窘迫(49.5%)、社交圈子窄(48.1%)、缺少照顾和关爱(41.9%)、作息混乱(39.6%)、娱乐生活贫乏(33.2%)、上升通道受阻(12.9%)等。像歌中所唱的那样,他们“独自一个人流泪到天亮”并且“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毫无疑问,“空巢青年”的生存状态已经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了。那么全社会是不是要像关心空巢老人那样关心“空巢青年”呢?笔者以为大可不必。

  首先,“空巢青年”所面临的困境是短时期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开始工作,到找到对象结婚成家,前后也就几年时间,“空巢青年”从自己的“巢”中走出来,交友、恋爱、结婚、生子,组成新的家庭,一个人变成两个人,两个人变成三个人,从此感情有了寄托,内心也不再孤单。

  其次,“空巢青年”所面临的困境是可以自己解决的。“空巢青年”的孤独、寂寞通过自我调整完全可以得到释放,如下班后跟同事聚餐、逛街、看电影,周末看书、出游等,都可以排解内心的苦闷和烦恼,或者还可以投身科研或学问之中,凝心聚气做自己想做的事。

  “空巢青年”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烦恼和痛苦,但比起空巢老人来说,“空巢青年”的这些烦恼痛苦又算什么呢?解决“空巢青年”的烦恼和痛苦的最佳路径是让他们回归家庭。在没有建立自己的小家庭之前,笔者以为“空巢青年”可以经常多与父母沟通,或者借节假日“常回家看看”,让自己的父母不再是空巢老人!“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趁青春还在,趁微风不噪,趁父母未老,给父母多一点关爱,对父母最大的孝顺是陪伴,因为世界上最不能等的事,其实是孝顺。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父母接到身边,少一对空巢老人,就少一个“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空巢青年”与父母在一起,成了有家的孩子,从此不再孤独,尽享天伦之乐的空巢老人从此不再寂寞。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