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反腐倡廉 >> 正文
扶贫资金上伸“黑手”等于老虎头上拔毛
http://www.scol.com.cn(2016-8-15 10:44:2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林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当前,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凡是敢向扶贫资金伸手就决不客气。”为确保扶贫目标顺利实现,中央纪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落实中央要求,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以严明的纪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保障。(8月12日《人民日报》)

  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这在党的纪律中是最基本的常识,也是党和政府的一贯要求。然而,近年来,扶贫领域的消极腐败现象却屡见不鲜,扶贫资金被一些人视为眼中的“唐僧肉”,频频将“黑手”伸向扶贫领域:或串通作假、虚报冒领,或层层截留、吃拿卡要,或克扣私分、优亲厚友,导致扶贫政策遭遇“肠梗阻”,使脱贫对象的“获得感”被严重剥夺。

  扶贫领域不是“蝇贪”“蚁贪”谋生之地。严查扶贫领域腐败,直接关系到扶贫资金的安全与脱贫攻坚战的进程。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各级党政部门,“要加强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集中整治和查处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对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的要从严惩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中,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零容忍态度惩治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坚强决心和信心。

  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是纪检监察机关服务和保障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能必须承担的重大责任。扶贫领域中的腐败虽大多数额较小,但这种“零距离腐败”,关系到“十三五”末能否如期脱贫的头等大事。对此,各地不断加大对扶贫领域腐败的查处力度,通过干部进村入户讲政策、对问题线索“大起底”、强化基层监督执纪问责等方式,确保民生资金用到位、脱贫攻坚见实效。以广西为例。针对民生领域的问题线索进行“大排查”“大起底”。近年来,全区共排查出各类问题2.3万条,按五类标准处置1.3万条,初核1万余件。

  特别是为了使扶贫资金落到实处,自去年9月至今年6月,广西在全区集中开展了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重点查处扶贫领域以权谋私、虚报冒领、贪污侵占等违纪违法问题。截至今年5月,全区共初核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1.5万件,立案1.2万件,给予党政纪处分5583人,诫勉谈话、组织处理2631人,移送司法机关415人。无论是“大排查”“大起底”,还是开展专项工作,都实实在在地解决了群众身边的问题,受到广大百姓的欢迎。正像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于春生所说的,“百姓的问题解决了,气儿就顺了,干群关系也更好了。”

  时下,脱贫攻坚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扶贫资金安全使用,也到了更为紧要的关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正踏着不变的节拍,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不断加大对落实扶贫政策“最后一公里”的监督执纪问责,做到扶贫资金发放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严肃查处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从根本上斩断伸向扶贫资金的“黑手”,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的作风和纪律保障。如果时至今日还有人不收敛、不收手,把扶贫资金当成任性可食的“唐僧肉”,这就等于是老虎头上拔毛,后果是不言自明的。(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