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退出实施方案》,明确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退出标准、程序以及相关工作要求。(8月24日《四川日报》)
扶贫是“哺育”,退出是“断奶”。当一个地区达到脱贫标准,就该及时摘掉“贫困帽”,而四川出台贫困退出机制,正是为了防止不必要的过度“哺育”,让已经脱贫的人和地区适时“断奶”,这是精准脱贫的需要,也是维护公平的体现。
扶贫不等于“哺育”一辈子,退出机制就是要打破“终身制”。如果让那些脱贫县还继续戴贫帽子,会严重毒化社会空气,导致新的资源、机遇分配的不公平,影响扶贫的可持续性。在过去,一些地方为了获得国家资金支持与政策优惠,往往戴了“贫困帽”就不愿摘下来。而四川的退出机制,为破解“贫困帽戴了不摘”开出药方,可以让贫困帽“瓜熟蒂落”。
退出机制要防止“钻空子”。四川建立退出机制,有着破釜沉舟的勇气,更有着精心计划周密部署。四川明确贫困村、贫困户退出标准、退出程序,并以脱贫实效为依据,以群众认可为标准,建立严格、规范、透明的贫困退出机制,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增强脱贫成效的公信力,切实做到了程序公开、数据准确、档案完整、结果公正,脱贫结果真实可信。如此既杜绝了“戴贫困帽子、过富裕日子”的现象,也防止了任意“摘帽”给当地老百姓造成的“误伤”。
脱贫要算好退出“明白账”。据实情、不掺假、无水分当为贫困退出的正常状态。四川不但建立了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三级脱贫退出指标体系,还根据当地的实际,增加了道路、饮水、住房、产业、搬迁、教育、卫生、培训等与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指标,使精准扶贫有了着力重点、精准脱贫有了衡量标准。比如:民主评议,贫困退出要经贫困户本人及多数群众认可,谁穷谁好过,一些左邻右舍知根知底,如此来说,民主评议更有公信力和信服力,可以把帐“算”得很明白。
当然,建立贫困退出机制,并不意味着一退出就撒手。古人云:“物暴长者必夭折,功卒成者必亟坏。”有些地方,贫困人口当年脱贫,第二年就被销号,帮扶也立马脱钩。事实上,很多贫困户当年虽然越过了扶贫标准线,但内生“造血”能力还不强。马上“断奶”,仓促销号,恐怕比较容易做成“夹生饭”。而四川明确要求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退出后,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原有扶贫政策保持不变,支持力度不减。其初衷在于给这些地方留出足够的缓冲期,正确处理“供血”与“造血”的关系,让贫困地区从“断奶期”,顺利过渡到“成长期”。
贫困就像弱势的孩子一样,当有一天能自食其力的时候,就应该“断奶”。四川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畅通扶贫“出口关”,必将通过“断奶”实现脱贫的精准和公平,以正向激励引领脱贫攻坚循序渐进。(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