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下午3时,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召开解读中共四川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第二场——“绿化全川行动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8月16日四川在线)
绿色的四川是美丽的,然而美丽不等于完美。虽然四川自古生态良好、绿意盎然,但随着发展的变化,局部生态脆弱、水土流失、沙漠化等问题,使天府之绿显得“美中不足”。如今,四川实施绿化全川行动,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必将弥补“美中不足”的地方,让巴山蜀水在绿色的掩映下更加完美。
让绿色四川更完美,是保护母亲河的需要。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四川约占长江上游面积的一半,是全球25个最关键的生态区之一,其生态状况直接影响着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四川围绕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后组织实施了长江防护林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全省自然生态得到显著改善,可以说,四川是用绿色“回报”母亲河的哺育。
绿色四川与长江保护相依相伴,巴蜀儿女享受过绿色生态的福,也品尝过生态恶化的苦。比如1998年百年不遇的长江特大洪灾,就曾让四川和全流域民众饱受了生态恶化的苦果。灾难是触目惊心的生态警示,四川人在伤痛中觉醒,此次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就是要防止生态恶化,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将绿色福祉厚植在巴山蜀水,实现四川应绿尽绿,让群众对绿化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绿色发展首先要保护绿色,也就是要做好“加法”。既要做足增量,努力提高全省国土绿化覆盖率,又要管好存量,依法加强现有森林、草地等绿化资源的管理,落实好绿化管护责任,坚决守护好现有绿化资源。同时,还要提升质量,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积极吸纳科研成果,推广使用良种良法,切实提高现有森林质量。只要坚持增量、存量、质量协调推进,就能不断扩大绿色空间比重,共同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
绿化全川,功在当代、荫及子孙,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造福全省人民的重大决策,必须各负其责,合力攻坚。未来5年,四川将开展重点工程造林、长江廊道造林、森林质量提升等九大具体行动,各地要结合实际,履职尽责,抓好落实。比如实施荒漠生态治理行动,攀西地区要针对主要采矿采煤区,推进工程创面和矿区废弃地、尾矿坝生态治理。再比如实施绿色家园建设行动,要结合建设彝家新寨、藏区新居、巴山新居和乌蒙新村,着力打造彰显花果景观的绿色美丽新农村。
当然,绿化全川不是孤立的,要与脱贫攻坚结合,既要林子,也要票子。四川脱贫攻坚“四大片区”也是森林资源富集地区、绿化全川重点地区。统筹好绿化全川与脱贫攻坚任务任重道远。今后,要通过完善造林绿化方式,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坚持将绿化行动与改善群众身边环境、促进百姓脱贫增收结合起来,切实增强社会公众的获得感,促进全社会共建共享,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进一步转化。
绿色四川需要科学的思路,更需要务实的行动。目前,各地已经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新一轮绿化热潮正在巴蜀大地蓬勃兴起。比如:成都更加注重城区增花添彩、山区增绿提质,以再现杜甫笔下“花重锦官城”的盛景;东坡故里眉山,“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与“绿海明珠”建设无缝对接;川西高原区甘孜州,全力实施“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工程,着力构建“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立体生态格局的战略构想。这些都体现了各地特色,实现绿化全川的“齐步走”。
“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山河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这是梁希同志在担任林垦部部长时勾画于脑海的美好愿景。今后,随着绿化全川行动的深入实施,这一愿景必将在天府之国得以实现,“锦绣”与“丹青”必将成为巴山蜀水的真实写照。(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