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蹲点调研是脱贫攻坚必要的“战略谋划”
http://www.scol.com.cn(2016-8-9 7:51:2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林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按照省委统一安排,8月2日至4日,省委书记王东明率督导组赴凉山州蹲点督导脱贫攻坚工作,实地检查中央和省委脱贫攻坚各项部署要求落实情况。5日上午,王东明在凉山州喜德县主持召开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对大小凉山彝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特别是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确保全面完成今年脱贫攻坚任务进行再强调再部署。(8月5日《四川日报》)

  蹲点调研,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的主要途径,是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载体,是新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有效方法,更是打赢脱贫攻坚必要的“战略谋划”。群众工作,也称群众路线,就是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正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压不倒我们。”

  事实也充分证明,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革命年代战胜敌人、在和平时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最重要的武器。各级干部只有深入基层、走近群众,拜群众为师、当小学生,蹲点调研,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用群众的智慧来完善我们的思路、改进各项工作,拉近干群距离,与群众朝夕相处,“零距离”接触中,才能听到群众的心里话、掌握基层的真实情况,制定的决策才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当年朱德与扁担的故事,为什么至今仍然为人广泛传诵?就是因为这条扁担象征着官民平等、干群一家、同甘共苦,带着群众路线的红色基因。红色传统不可丢、群众路线不可弃。

  正像王东明所强调的,脱贫攻坚工作完成得好不好,直接检验各级党员干部党性原则强不强,是不是能够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直接检验各级党员干部为民情怀深不深,是不是能够做到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中;直接检验各级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实不实,是不是能够做到“三严三实”、真抓实干。事实上,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一顿简单的农家饭,一宿简陋的住宿,一席平等的促膝谈心,就会让群众觉得你看得起他,觉得你把他当自家人看,他就会给你说心里话,说真实话。如果下基层调研,怕脏、怕狗、怕泥泞,与群众交流端着官架子、操着老爷腔,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群众就会避之不及,何谈与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更不要说情感上的共鸣了。

  正因如此,笔者感到,两天半的时间里,王东明书记带队,省委常委吴靖平、刘家国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到甘洛县、越西县、喜德县蹲点督导,分组深入达则拉乡新基姑村、大花乡瓦尔村、冕山镇小山村、两河口镇斯果觉村、且拖乡联合村、贺波洛乡跃进村和尔吉村、拉克乡新村村等23个村、58户贫困户和4户企业、1个乡镇卫生院,检查“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六有”“五个一”等工作部署落实,特别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有关情况,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摆问题、明确责任、细化措施、推动落实,其本身就是一面抓落实的镜子,也是一面抓落实的旗帜。党员干部要想更加深入地掌握基层的实际情况,了解群众的呼声与诉求,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科学制定和实施决策提供了依据,就要到基层去、到一线去蹲点调研,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只有多深入基层,多深入群众,才能保持源头活水的常流常新,才能使脱贫攻坚工作站在高处,想在远处,干在实处,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最终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