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逼座”能赢得卑微的尊严?
http://www.scol.com.cn(2016-7-12 7:50:32)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陆玄同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一组老人抱小孩指责女子“不让座,没素质”的视频,再一次引发网友热议。无独有偶,这两天,发生在北京的地铁上一段老人以“给老人让座是法律规定”的视频也在网上疯传。  

  毫无疑问,舆论的口水纷纷吐向老人,诸如“坏人变老了”、“为老不尊”的声音不绝于耳。从碰瓷到“逼座”,近年来老人的形象一落千丈。“逼座”老人往往给人一种盛气凌人的感觉,天然的以为公共交通上的座位必须有他们自己的一块“专属领地”,无理由的指责就像是在“声索主权”,实则自损声威。  

  “该不该让座”不是作为单纯的道德问题讨论,这里的规则就是谁先到谁坐,至于让不让完全看个人意愿。但笔者从一次又一次的“逼座”事件中读到的不是老人一定要坐着的那种渴望,而是他们试图赢得那份卑微的尊严时的无助感,争吵不过是获取那种凄凉胜利感的下下策。  

  如果真正的定义弱者,大抵他们就是弱者。这不是简单的以年龄论,而是那颗易碎的“玻璃心”,他们下意识的将自己归为老人,尽管他可能只有50来岁(排除患有病痛者)。便会想当然的认为在年轻的群体里,他们应该属于坐着的,属于被礼让的,一旦这种心理需求遭遇冷落,一种颜面扫地的羞辱感便会将他们带向另一种境遇,即通过争吵来刷新存在感并争取颜面。他们选择的目标大都是女子或者看起来弱弱的男子,这样或许能保证“完胜”,而不至于在纠纷中被二次伤害。  

  从这个层面来看,老人作为弱者的属性不会改变,通过争执获取的“胜利果实”,依旧像个“被羞辱”的标记将陪伴整个行程。目的是意识和理性的产物,而他所达到的目的只不过是膨胀的自我意识占据上风后冷冰冰的标签,说到底还是人性的利我和排他,中间夹杂着破碎的自尊心而已。  

  坐地铁、乘公交,恐怕是当下大多数上班族的“必修课”,其实大多数年轻人只要看到有老人或孕妇,都会自觉的让出座位,不用争不用闹,没有那个年轻人会去跟一为老人抢座位,至少在我的视野里不曾出现过。  

  今天乘地铁回家,当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出现在我面前时,我还是不由自主的站了起来,请她坐下。当然有时候我们也会因为劳累打盹而忽略站在身边的老年人,但这并不妨碍当我看到她依旧站着时,立马让出这个位置,因为此刻它不应该还属于我。这不是同情更不是怜悯,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忍,谁的家里没有老人呢?当我是处于怜悯而让这个座位,那该羞愧的就是我了。  

  话说回来,通过非理性的手段获得这个座位时,得到的不过是一种施舍,是被看不起后的漠视。该老人可以骂骂咧咧的坐上这个位置,但一定不会心安理得,因为其身边的一群人都会对他嗤之以鼻,他所想赢得的尊严便成为一种虚无,而此刻自以为得到的存在感将会在更多的场合被撕裂。  

  当我们全社会都在呼吁关爱老人时,不妨也呼吁他们给年轻人一点友爱,不能让极少数的“戾气老人”陷更多“可爱老人”于被动、孤立之地,迫使更多愿意起身让座的年轻人宁愿“装睡”。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