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9岁女孩参加高何以能用成败论?
http://www.scol.com.cn(2016-6-11 8:23:0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周帆
作者:陆玄同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2016年度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但是,一条关于河南商丘9岁女孩参加高考的消息仍然占据各大网站的头条,也引发社会各界的热议。

  民众就像每年例行公事吐槽高考作文和春晚一样兴奋,对 “神童”也毫不客气的给予这样的“待遇”。

  一个9岁的孩童,在父亲的精心教育下,完成了本该在18岁完成的学习任务,在自身条件和法律法规允许下参加高考,有错吗?或许这不能以错对论之,在常人的眼中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所以对于背离常识的行为有人不开心。

  为什么9岁的孩子就不能参加高考呢?想必很多人是站在《伤仲永》的视角下准备看一场笑话的。或者说,这包含着某种酸葡萄心理。孔夫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没有那样的教育环境和条件,难道就不能容忍一个9岁孩童出现在高考考场里或者大学校园里?

  有人说当心赢在起点却输在了终点,也有人说成功与否都已经失败。一个有点杞人忧天,一个武断的可笑。我们有什么理由对一个9岁的孩子的前途妄下断言呢,以那些曾经被呼之“神童”而今已跌下神坛,甚至连普通人都不如的人吗?

  若以家庭教育,家庭环境,生活环境,个人心态论,他们之间到底有多少可比性?往简单的说,这就是一个所谓的“神童”父亲以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式,来影响或者教导一个所谓“神童”女儿的一种生活态度。况且这个“神童”的称谓是民众强加给她的,她被抬到“神坛”,然后还要忍受质疑和笑话,那人们到底要从这个过程中获得何种的心理满足感呢?她只不过是在知识积累达到能参加高考水平的时候,很自然的去走完这个过程,虽然与既定时间相比这个过程被人为的提前了,但这能说明什么呢?或者说有些人想从这个过程中推导出什么样的结论,如果推导者的预先条件已经设置好了,那么结果无非就是“神童”不神了,如此而已。

  有老师说家长不必要完全效仿这种行为。其实在参加高考的庞大基数里,这类人所占的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们的行为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绝大部分人,恐怕其概率也可以忽略不计。

  据其父亲说,他不承认所谓的神童或者高智商,而是认为自己在教学方法和理念上使她本人形成了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学习效率高而已。而她本人对于高考的态度是很坦然的,没有任何压力,这就说明了其父并没有强迫她一定要如何如何,从而她只是像完成自己的日常学习一样从容,这何尝不值很多人去学习呢?如果每个考生都能坦然去面对这场考试,也就少了考试结束后歇斯底里的怨悔和无奈,这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不了干系,甚至是一些家长和老师亲手导演的结果。

  有专家说,任何一个人的成才,都不能脱离社会主流价值观,也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可我们的主流价值观对当下教育理念有几分影响,或者说主流价值观适用于所有人吗?如果是,真不知道在这样所谓的主流价值观模板下还要印制出多少考试机器,还要扼杀多少原本可以成才的孩子?

  所谓孩子的成长规律,因人而异。是时候搬出来人们用来调侃自己的那句话了,“丁俊晖14岁拿世界冠军,邓波儿7岁拿奥斯卡,康熙6岁登基,贝多芬4岁开始作曲”。这些人的成长在常人看来是不是不合规律呢?他们可都是在还没有成年的时候就已经掀起大风大浪了。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