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网聚蜀语 >> 正文
回望汶川铭记来路 穿越灾难迎来荣光
http://www.scol.com.cn(2016-5-12 16:28:5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李琼会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写“5·12”汶川特大地震八周年之际

  2008年的5月12日14时28分04秒,8.0级地震撼动四川汶川,近7万人丧生、1.8万人失踪,37万余人受伤。八年前的今天,汶川地震重创了每一个遭受灾难的家庭,没有人能轻言忘却。八年过去,重建工作仍在继续。回顾那些定格的瞬间,祭奠历史,悼念遇难者,我们不会忘记那场灾难,更不能忘记社会各界对地震灾区人民的无私援助。

  回望汶川,铭记来路。让我们把时间回放到2008年5月12日,这一天,四川汶川遭受8.0级特大地震,面对巨大的地震灾害,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国人民没有惧怕,没有退,那是在灾难中挺起不崛脊梁。今天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八周年祭日。八年来,汶川地震区受灾群众既建物资家园又建精神家园,实现了地震灾区涅盘重生,创造了中国救灾史上的奇迹。毫无疑问,在这奇迹的背后彰显了中国力量,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为,无论是在抢险救援、抗震救灾,还是灾后恢复重建中,中国人民充分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各地群众竭尽所能表达着对灾区人民深切的关爱,大家通过捐款、捐物、义演、义卖、献血、出力……进行了一场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伟大斗争。

  回望汶川,铭记来路。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组织全国力量支援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震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发扬在抗震抢险斗争中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坚定了四川人民大灾面前压不垮、大难面前不低头的决心和信心,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双手和辛勤劳动重建美好家园。从2008年10月到2010年9月,两年时间的呕心沥血,70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纳入国家重建规划的29700个重建项目已开工99.3%、完工85.2%,概算总投资8613亿元已完成7365.9亿元、占85.6%,圆满完成中央“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汶川地震灾区实现了“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目标,创造了世界灾后重建史上的又一次奇迹,书写了中华民族从灾难到进步、从悲壮到豪迈的恢弘篇章。事实证明,这一人类抗击特大灾害、重建美好家园的恢宏篇章,见证了不屈中国的坚强砥柱、制度优势的不竭力量,彰显了“中国精神”的强大动力。

  回望汶川,铭记来路。八年来,汶川地震灾区得到援建省市的无私援助,广大援建人员远离家乡和亲人,克服重重困难,长期驻守奋战在灾后恢复重建一线,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全力投入,亲情付出,涌现出可歌可颂的动人的事迹,凝聚起建设美丽四川的强大动力。事实证明,地震灾区三年基本恢复和五年发展振兴的历程集中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力量,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民族品格;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指导意义,充分展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集中体现了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对历史负责的高度自觉,充分展示了灾区人民自强奋进、顽强拼搏的不屈意志。

  穿越灾难,迎来荣光。汶川地震八年,灾区人民不仅完成了三年灾后恢复重建,而且还实现了五年振兴发展,汶川地震八年,地震灾区迸发的强大中国力量,成为托举“中国梦”的最强动力,推动地震灾区走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大道上。事实证明,“5·1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成功经验,为2010年的“4·14”玉树地震、2013年的“4·20”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有益借鉴,注入了精神动力,迸发出强大的中国力量。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