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我们的大学精神去哪儿了?
http://www.scol.com.cn(2016-5-17 8:30:4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程世杰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如果再让你回到大学校园,你还能安心去听你老师的课么?答案很多可能是不会,不是因为课程不够好,而是因为它无法吸引你的注意力。如今有些大学课程连课件都不换,纵使上面口若悬河,也止不住下面的昏昏欲睡,还怎么指望学生们侧耳倾听?  

  一堂课最重要的是什么?恐怕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上好课程、优秀老师、表达方式、获得收益都可能成为答案。但无论答案是什么,结果肯定不是曾经上过的那一节课,更遑论是已经被拿来反复说教的课件。所以局面就是老师与学生的互相嫌弃和互相不信任,你对我的教学方式不屑一顾,我对你的学习态度深恶痛绝,是老师的过于懒惰还是学生的过于挑剔?亦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我不知道,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但因此而困扰的应该不止我一个,但能回答这个问题恐怕只有教育。但无奈的是,教育如今也已经病入膏肓,一个族群要想毁灭自己,其实不难,只要毁掉教育即可。一代代的教育结果就是干瘪的果实,而干瘪的果实比纯粹的文盲更为可怕。  

  老师讲课的关键,不在于复述课本内容。而在于给学生建立逻辑,建立学科逻辑。而一门好的课程除了满足老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受益;其次是带给学生的感觉,和蔼可亲,表达准确利索;最后则是课堂的趣味性。当这些都无法达到时,问题自然就会出现。  

  以任何一个单方面的去解释这种现象都有可能陷入局限,但教与学的理念出现隔阂,进而反映到现实中就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热传输和冷接受,最终是互相不买帐。结果就是学生感叹应试教育的枯燥乏味,老师诟病大学生们过于挑剔,很多时候,并不是课程真的上不好,而是有些老师认为,上好一门课并不是最重要的事。  

  相比于上课,老师们或许有更为重要的要去做,而让学生发出大学没有好课程的感叹,应该不只是学生的问题。为何大学的教育质量每况愈下?当教学取代科研成为副业的时候,当老师的职称只与论文发表的数量相关的时候,当学生的数量取代学生的质量的时候,当大学成为一座衙门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所有高校领导都在说,我们必须重视教学。可他们一边说着,一边看着论文发表的数量。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经历过几十年的洗礼,如今我们的大学之道去哪儿了?是在照本宣科的背书中?还是在近乎千篇一律的学术论文上?有人说,中国的高等教育已失去了脊梁,泯灭了精神,只余下赤裸裸的追名逐利。更有人说,中国20多年来根本没有大学,有的只是一个“打工仔岗前培训机构”。蔡元培提出了中国现代大学的三项基本原则:第一,大学应当是独立的和自主的;第二,大学应当具有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第三,大学学术与思想自由需要相应的自由的社会政治环境。  

  可现在,大学精神却有进一步沦丧的危险,而大学精神沦丧是民族堕落的先兆,比任何经济腐败、政治腐败、司法腐败更为可怕。好在中国的大学中依然有为了理想和情怀而隐忍的一部分人,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大环境中,偶尔也会有单兵作战的孤独,尽管不是刻意为之。  

  只是,在几乎已成趋势的当代大学氛围中,这些人看起来更像是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另类和奇葩,这时还会感觉自己就是那只‘特立独行’的猪么?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