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话费测贫”背后的贫困认定之惑
http://www.scol.com.cn(2016-5-9 7:52:0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张剑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从2013年开始,江苏大学尝试每年以手机消费调查的方式对非毕业班在库贫困生进行资格再认定,对于月平均消费在100-150元的同学学校建议降级处理,而对于月平均消费超过150元的同学,则建议取消贫困生资格。但据记者了解,学校根据手机消费清单提供的数据只是初审参考,其最终处理结果还要由学院调查、约谈后综合得出。(5月8日《现代快报》)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深知江苏大学此举背后透露着的巨大无奈,也能理解其寄希望于此挤掉“伪贫困生”水分而实现精准扶贫的良善初衷。尽管从程序上来讲,它也不存在着多大的问题,毕竟,手机消费清单只是一个初审参考,其终极评判还要依赖于学院对学生的实际调查及约谈。但即便这样,我仍旧觉得这单一的参考标准太过武断,其无法避免的局限性不但可能伤及无辜,更可能将贫困认定带向公平、正义的反面。  

  而揆诸当下,江苏大学筛选贫困生的这一做法又颇具代表性,它与之前舆论爆出的“用饭卡开销来判断学生是否贫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慌不择路的选择,不但暴露了高校在贫困认定上的轻浮与随意,也从另外的侧面反证着贫困认定在操作上的现实之困。  

  熟悉高校资助工作的可能都知道,目前大多数高校推行的贫困认定办法,都是学生主动提交申请,并附带当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的贫困证明,然后再由学院资助小组讨论并初选出具体的贫困名单。可在现实中,这些贫困证明的可信度却并不高,因为它并不涉及当地政府部门的利益,也缺乏必要的制约措施,使得其描摹的现实往往与真实情况相差甚远,近年来,甚至出现学生自己找人写证明,当地各部门只需盖章的乱象。  

  由于证明的参考价值被削弱,高校便只能通过自己制定的条条框框来讨论学生是否贫困,然而,与其它评选有所不同的是,贫困认定必须要综合考虑学生的隐私及尊严,并极力避免因评选而给学生带来无形的伤害。基于此,对参评学生的条件甄别,便也只能通过辅导员、班级代表、或者寝室同学的了解来获得,此番背景下,也必然导致因信息掌握不对称、评选标准参差不齐而出现“漏评、误评”的现象,而这,也其实正是每年各高校都需要在春季入学后对贫困学生进行再认定的根本原因。  

  按理说,这样的自我纠偏是及时且有必要的。可遗憾的是,它却并没有跳出旧有思路的窠臼,没能从宏观设计的角度给这样的漏洞提出可供操作的解决措施,其反倒将纠偏的精力用在局部的小修小补上,这剜肉补疮的做法与其说是为了实现精准扶贫,倒不如说是高校为缓和矛盾而想出的“权宜之计”,是其对贫困认定的现实困难认识不足而采取的“休克疗法”。  

  事实上,要破解贫困生认定之困的的现实难题,最好的办法,其实是回到学生贫困认定的诸多程序里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贫困证明”的可信度,高校完全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调查核实,并对弄虚作假者给予严厉的处罚,但现实中,大多数人却都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对其处理,以至于泛滥而又虚假的贫困证明毫无参考价值。而对于评定的程序来讲,高校则要在国家相关规定的指引下,创新评定方式、完善后续监督措施、拓展评定渠道,用完善的制度将评定程序置于公平的阳光之下,如不做到这两点,类似于“话费测贫”的荒诞举动便绝不是最后一例。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