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网聚蜀语 >> 正文
探索社会管理服务模式 社会力量填补重建盲区
http://www.scol.com.cn(2016-4-18 14:29:5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李琼会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在四川雅安市石棉县,村民徐登文家的黄果柑今年卖得不错,不仅有东北果商找上门收购,还在电商平台卖得很火。徐登文家的变化是芦山地震灾区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缩影。(2016年04月17日四川日报网)

  尹力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我们认真落实中央确立的应急救灾新机制,科学高效组织抢险救援,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有力有序推进灾后重建,城乡住房重建任务全部完成,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基本完成,产业重建和生态环境修复高水平推进,由地方承担的总体规划项目完工率和投资完成率均超过90%,走出了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恢复重建新路。由此,我们可以到,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再次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是2014年以来,芦山地震灾后重建连续三年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这既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芦山地震灾后重建的高度重视,又体现了对雅安地震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倾情付出、无私奉献的充分肯定。

  笔者认为,芦山地震灾区三年重建成果既是中央关心关怀、统筹指导的结果,又是省委省政府坚强有力领导的结果,更是社会各界和对口援建市大力支持、雅安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芦山灾后重建中,雅安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重建实践,走出了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恢复重建新路。譬如,震后,大量的社会力量涌入灾区,为了让广大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科学有序参与抗震救灾,雅安市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建立了全国首个抗震救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成立了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培育发展本土社会组织,探索形成了“党政负责、群团实施、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服务模式,让社会力量“填补”重建盲区,为发挥群团枢纽作用、创新社会治理积累了经验。

  经过三年重建,曾经是满目疮痍的芦山地震灾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走进雅安地震灾区,我们看到灾后重建的新村聚居点和社区全域景区化,乡村道路纵横交错,公共服务配套齐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灾区群众朝夕常怀感恩之心……雅安的一个个新村朝着“业兴、家富、人和、村美”方向前行,已成为新的旅游好去处。

  正因如此,在“4.20”芦山地震三周年之际,国务院侨办组织开展“感恩侨爱——四川雅安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巡礼”活动,邀请为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并为国内公益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海外侨胞、港澳同胞代表赴四川实地考察灾后重建项目。与此同时,芦山地震灾区各级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和关工委在广大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看重建、话感恩、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聆听重建故事,激励灾区人民将感恩之情化作学习工作的新动力。

  目前,芦山地震灾区正处在重建扶贫“双攻坚”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已将芦山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列入今年的十大重点工作,芦山地震灾区要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恢复重建的实践,搭建完善的服务网络, 引导社会组织到最需要的地方, 发挥最大的作用,促进社会力量的优化配置,全面完成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任务,真正让社会力量“填补”重建盲区。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