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为中国鼓掌,为四川鼓劲
http://www.scol.com.cn(2016-3-6 23:42:3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马新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3月5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在驻地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集中审议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3月6日《四川日报》)

  掌声响起来,是为中国点赞;建议说出来,是为四川鼓劲。如果说人民大会堂的44次掌声,是对中国的“集体点赞”,那么,四川代表团的热烈讨论,则是通过审议交流、凝心聚力,在全国视野下为四川发展“鼓与呼”。

  两会年年开,每年大不同。就拿今年两会来说,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开局,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政府将拿出怎样的举措解决这些问题?又将为老百姓带来怎样的政策红利?不管是身处会场的代表委员,还是守在电视机旁的普通群众,都希望能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找到答案。可喜的是,民众的期待全都在《报告》中找到答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今年的工作做了详细部署,每一条政策和措施都事关国民福祉,整篇报告崇本务实,全是“干货”。

  一份好的报告总会引起共鸣。当令人振奋、备受鼓舞、催人奋进等词汇成为两会感受的“高频词”,我们就不难看出政府工作报告的“爆表人气”。细细研读政府工作报告,我觉得可以用“扎实、深情、自信”6个字来形容:扎实,今年将比改革前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5000多亿元、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一些重要指标均有扎实的数据作支撑,感受就是实在、实际、实惠;深情,“念之再三、铭之肺腑”、“财政收入增长虽放缓,但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报告通篇贯穿着民生情怀,充分表达出中央政府对服务好人民的那份深厚感情;自信,报告看似语言平和,但句句铿锵有力,正视问题,直面挑战,精准预判当前及未来五年内外复杂环境,不仅向世人发出中国经济将更“给力”的重大信号,也表达出了人民的心声。

  上合党意,下切民心,这就是政府工作报告的特色。讲改革充满勇气,讲发展充满豪气,讲创新充满锐气,讲民生充满底气,讲法治充满正气,这样的报告,无疑为我们明了目、醒了脑,提了神、鼓了劲。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很多代表委员用“责任”、“光荣”来形容自己的感受,用“振奋”“、鼓舞”来描述自己的心情,在讨论时更是激动得溢于言表。当然,既然是讨论,就不能只是点赞,也要提出建议。我们看到《报告》释放的新机遇多,含金量高,大家谈体会、说问题、提建议,结合四川实际畅所欲言,在字里行间找寻加快实现四川跨越崛起的答案。

  “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广大代表委员着眼发展新问题、民生新期盼,努力接地气、听民声,积极建真言、谋良策,就能促进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就能绘出有改革力度、民生温度、实践精准度的发展蓝图。我们看到王东明书记围绕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画出四川“路线图”,一些代表围绕强农惠农政策、行政体制改革、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等方面纷纷提出建议,这些都有利于解决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 更是在全国视野下、为四川加油鼓劲的“好声音”。

  字字肺腑议发展,句句诤言话心声。审议中,代表们带着沉甸甸的责任和期许,对全省发展畅谈了心声,表达了信心,也“种下”了希望,当这些希望在巴蜀大地广为“播撒”,四川发展就会“收获”更加美好的明天。(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