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经济生活 >> 正文
鼓励合葬不是让人死不瞑目
http://www.scol.com.cn(2016-2-25 9:19:0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周帆
作者:程世杰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日前,民政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家庭成员采用合葬方式提高单个墓位使用率。倡导骨灰撒海、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

  有生就有死,那边活人的住宅改革还未落定,这边死人的安葬方式也将面临变革。类似问题的再次显现给了尚未从上个事件中回过神来的公众以更大的精神刺激,以至于这种转变给一些人以错觉,给他们留下一种政策的步步紧逼的现实紧迫感,甚至有人危言耸听,此乃让人死无葬身之地的中国特色安葬方式。

  这种论调不禁让人愕然,逻辑的巧妙在于,它可以站在任何一方,而不一定是绝对的真理。比如,在这几天的舆论热点中,在中国特色街区制度的推行,并不是简单的拆掉围墙和杜绝封闭,而是让所有人变成共享文明街区的文明人。但舆论的纠结却不在此,而在于拆的合不合理,一条街道的讨论尚且如此,一座坟墓自然也逃不开公众舆论的漩涡。

  从最直接的现实境遇来看,中国的殡葬制度行走了上千年,也在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习俗中沿袭了数不清几代,但却是以固步自封的方式。在全新的生活方式日渐深入人心的时候,经济基础领域的变化像显而易见,但文化根基层面上依然是死水一滩、烂泥一块。落后的民俗习惯和殡葬制度在现代的生产方式中却反而愈发的尴尬,这种景象在中国的广大农村依然有着庞大的目标市场。存在的不一定就是合理的,虽然看起来似乎无害,这时幻想民众自发完成自我意识的新陈代谢已然不太现实。

  在部分民意尚不能完全契合社会意识,无法自发进行自我过滤的时候,唯有借助强有力的中央政策来完成。但政策的提出不是拍脑袋的空想,而政策的推进更不是简单的一刀两断,鼓励合葬不是强制性要求每个人都必须遵循这一法则,而是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基础上,给不同群体提供多样而又不失现代的安葬方式。理清逻辑前提,就得客观认识和理解鼓励的含义和不片面的认识,以及对政策断章取义式的的个人解读,中国特色的生活和中国特色的安葬不是二者只存其一。

  节地生态安葬不是强加给任何人的规则和制度,而是在对中国基本民俗习惯的考量后提出的方向性正确指引。任何一项政策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那一时段、那一阶段、那一区间可以适用,而是具有周期性和具体可操作性的总领文件和参考依据,至于具体细则和执行方式则会努力贴合公众情绪和传统习俗。中国人的死亡观较之生活方式更为顽固和更为落后,让大家节地生态的安葬势必会激起人们的怀疑和抵触情绪,但中国人固守的安土情节未必就是理应存在的。

  公众的生活方式是不断改进的,在内力的无能为力的时候,这时候适当的外力介入的效果将是显而易见的,其中可能会有阵痛和适应期,但你不能说因此就否定外力的促进作用。这不是简单的红头文件的魅力,而是社会意识的建立,虽然不易,但始终在尝试改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