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时事政治 >> 正文
对“孝”的提倡不应局限于洗脚
http://www.scol.com.cn(2016-2-19 8:36:2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张楠之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热气腾腾的泡脚盆里,一位年轻人挽起袖管,埋头为满脸笑意的老人搓洗双脚……2月17日,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火烧坪乡的年轻干部张俊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春节期间为父母洗脚的照片。春节放假前夕,长阳县火烧坪乡党委政府给22名机关干部和乡中心学校的300名学生布置了一份特殊的“寒假作业”:每人亲手为自己的父母洗脚,而且要求拍照上交。(2月18日中新网)

  毫无例外的,很多网友将这一活动视作“作秀”,又是一番冷嘲热讽。对于类似的对“孝”的提倡和围绕“孝”展开的活动,这似乎已经成了“标准”的反应。

  提到“孝”,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郭巨埋儿”之类的恐怖镜头,于是乎,“孝”便被戴上了一顶“封建糟粕”的帽子,听的人不以为然,提倡的人常常也底气不足。实际上,这种置诸“孝”之上的让人不舒服的标签,不是“孝”本身的问题,而是“孝”的概念和内涵在数千年的传承中出现了诸多扭曲,在某些方面甚至走向了极端。

  “孝”本身没有问题,对“孝”的提倡也没有问题,问题只在于如何提倡,以及提倡怎样的“孝”。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秀”也不是件坏事,毕竟,虽然不知道这里边有多少人是情愿的有多少人是不情愿的,但还是有那么多老人被“孝顺”了一次。而且,大张旗鼓地给机关干部和学生布置这么一份“寒假作业”,客观上也起到了

  为父母洗脚的时候便质疑为什么不为父母洗头,给父母买衣服的时候便质疑为什么不给父母买鞋,这是为质疑而质疑,是在抬杠而非讨论问题,没有任何意义。孝道的表现必须有一个载体,就像古代的“二十四孝”故事一样,每个故事讲述的都是一个不同的行为——虽然那行为本身在今天看来很多是有问题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类似的“秀”的积极意义还是值得肯定的。

  问题在于,近些年,我们看到的与“孝”有关的“秀”,无论是来自某级政府机关的,还是来自教育部门、机构的,基本都是为父母洗脚——除了洗脚,似乎再没有别的可以表现“孝”的形式了。难道“孝”就只能通过洗脚来表现吗?当然不是。实际上,洗不洗脚都无关孝与不孝,关键是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

  即使平时不孝顺的人,在上级领导要求做某件事并拍照上交的情况下,也会心不甘情不愿地俯下身来给父母洗一次脚的——这也是类似的活动之所以受尽冷嘲热讽的原因所在。

  孝道被提倡,本身就说明孝道在日常生活中的缺失。近些年,无论在乡村还是在城市,老人遭到各种形式的虐待或忽视的现象并不罕见。但是,孝道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也不可能短时间内便见到大的改观。而且,新的时代,孝的内涵也应该有新的内容。

  孔子在向弟子讲述孝的要义时,便非常重视根据弟子的不同情况强调孝的不同方面,比如,对于经常与父母顶嘴不听父母劝告的,孔子向其强调“无违”;对于能赡养却不能对父母和颜悦色的,孔子向其强调“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今天的社会,很多人与父母常常天各一方,过年才能一聚,表达孝意也必然要有新的方式,如经常性的问候、物质上的给予、精神上的安慰、条件允许时带在身边的赡养,甚至为父母安排好的养老机构等。

  对“孝”的提倡,应该在新的表现方式上进行,而非仅仅局限于洗脚之类,否则,徒有其表,不得其实,不仅无助于孝道的培养,对“孝”也是一种伤害。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