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网聚蜀语 >> 正文
“家在成都”,能否搭好改革“主体框架”?
http://www.scol.com.cn(2016-1-15 7:45:1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罗智刚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1月12日,成都市长唐良智在市十六届人代四次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新词让人眼前一亮——“家在成都”工程,表达出政府希望为外籍人士来川工作、置业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其感觉成都就是家。

  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一年,各项工作应如何推进?刚刚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年要力争把改革的主体框架搭建起来。就成都而言,“家在成都”工程就是当前成都改革、开放的“主体框架”。能否搭好此框架,我们拭目以待。

  “家在成都”,多么朴实的词汇,多么美好的愿景,既凝聚着这一届政府的改革理念与治理目标,又承载着1300多万成都人民的憧憬与向往。“家在成都”,意味着安居、乐业、发展、梦想,既然能够吸引外籍人士来川工作、置业,那么本土民众自然也将过得更舒适、更优越。照此逻辑推理,成都市政府已经给自己提出了很宏大、很高远的要求,这一施政举措不仅是向全球人士抛出了橄榄枝,更是对成都人民乃至全川人民作出了一项庄严承诺——成都未来定将更好、更美。这也是负责任政府的表现,敢作敢为、敢为人先,扭住了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开放的总体目标,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家在成都”工程关键在“招才引智”,核心在拓展国际合作,要害在打造全球战略平台,基础在提升经济、人文等综合实力。就是要通过吸引大量国际优秀人才来蓉安居乐业、成长成功,升华成都城市的国际化品牌和地位,跻身世界大都会行列。

  相信成都有实力,也有能力做到。首先,国际化底蕴深厚。成都已与22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关系,落户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达268家,外国驻蓉领事机构15家,成都双流机场开通国际及地区航线80多条。其次,综合实力雄厚。2015年成都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站上了“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的新起点。第三,外向型经济初具雏形。正大力推动中韩创新创业园、中法生态园、新川创新科技园、中德创新产业园、中古生物产业园等国际化产业园区建设,深入实施“蓉欧+”战略。在西部地区是领头羊、排头兵,与中东部城市相比也有后劲足、发展快等特点。不管是国际化产业园区、使领馆、国际航线、友好城市的建设,还是报告提出的“一园一基地”、“五金小镇”新概念,都是成都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的表现,可以意料,未来前往成都工作和生活的外国人会越来越多,在成都创业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

  “家在成都”工程,最能鼓舞人心、凝神聚气,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需要各方面全力以赴、奋力落实。随着改革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如何让改革的靴子真正落地,让改革蓝图最终实现,对成都各领域、各层级都是一个挑战。对外开放领域、国际合作平台需要进一步拓展,综合经济实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人文环境、自然生态需要进一步改善,公正法治、包容友善氛围需要进一步凝聚,等等。

  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全盘活。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各项改革任务既多且繁,各种挑战既艰且巨。需要牢牢扭住关键,拧紧责任螺丝,激发改革活力,把汇聚千万人民希冀和福祉的改革事业持续推向深入,“家在成都”方有可能!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